甘肃日报
2021年10月26日
第11版:阅读

【甘版图书】

董志原“外史演义”

李致博

庆阳作家刘伟宏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大原》。这是一部既热闹又冷门的董志原“外史演义”。小说带有传统章回体小说叙事特征,一百一十五个章节,各章内容完整,情节曲折离奇,故事悲壮凄美。读起来通俗易懂,不少情节引人入胜。

以全场景形式描写董志原“外史演义”的本土文学作品,我读过三部:一部是著名作家马步升的长篇小说《青白盐》。从清代到民国百年历史风云入手,描述了马、牛、海、铁四个家族四代人在董志原中心地带西峰镇耕读经商发生的恩爱情仇、悲欢离合,声讨了旧秩序的紊乱。第二部是郭馨允创作的影视剧本《民国十八年》。描述了天灾人祸肆虐的民国十八年前后的地方军阀陈珪璋称雄割据庆阳、平凉一带的史实,描述了时势造英雄的血腥悲壮。第三部就是刘伟宏创作的长篇小说《大原》。以董志原重镇三关镇为叙事中心地带,故事辐射到甘陕两省位于黄土高原的二十几个县域。通过对以唐平、王老五、金老三为代表的三姓大家族盛衰兴替史,从而掬合起来的民国到新中国、时间跨度一百余年,是董志原民间生活的还原,让读者了解到从市县府志等正史之外的农商生涯细节。

《大原》小说有两条线索,主线以唐、王、金三姓家族四代子孙繁衍生息的艰辛为背景,辅线以三姓子孙参加如火如荼的南梁红色根据地的革命历史生活作背景。情节包含两个阶段,前段以国共分分合合、国内派系林立的混乱为素材,描述了董志原上的百姓为了生计,从农从商,亦儒亦道。本家亲兄弟,基本职业以农为主,兼含多样化身份。既有参加国民党军政工作的,也有参加南梁红色政权革命活动的,还有参加各种土匪组织的,人物命运各不相同。后段以新中国成立后,唐、王、金三姓家族的子孙参加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时期的活动,以及人物命运的转机和发展结局为线索。小说人物鲜活生动,内容极其生活化,贴接黄土大原地气,情感真挚,一气呵成。

《大原》以现代汉语书写规范,巧妙结合庆阳原生态方言俗语、歇后语、谚语等为基本叙事语言材料,雅俗共赏。虚构的故事头绪繁多,史实与听闻交混,民俗文化与正统观念错杂。刘伟宏用现成的写作技巧,能把生活真实升华成艺术真实,实属不易。小说中涉及主要人物十多位,次要和出场人物多达三百余人。因此,这部小说与前述两个文学文本,同样具有填补和丰富董志原文学艺术创作盲区的意义,可谓在董志原新旧社会变革交替中,各色人物的群像长廊。

刘伟宏在干好本职工作之余,自辟蹊径,呕心沥血,在创作实践上取得了初步成功。《大原》时间跨度120年左右,以大革命前后的历史事件为线索,侧面铺设了陇东革命史内容。《大原》还以民俗文化为底色,以民歌、诗、词等为暗示,神秘莫测。《大原》可圈可点之处很多,是一部在正统史志之外描述董志原人民历史命运,不可多得的具有一定穿透力的小说。

(《大原》,刘伟宏著,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10-26 【甘版图书】 1 1 甘肃日报 c279449.html 1 董志原“外史演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