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1版)
近年来,西部地区结合自身优势,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并进一步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清洁能源、大数据、数字经济产业等新经济蓬勃发展,孕育发展新动能。
坚持生态优先 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西部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系着西部地区,更关系全国,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
“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刚性约束”“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部省份考察调研时,始终强调生态保护,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以贯之。
多年来,西部地区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到突出重要位置,深入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2020年底,西部地区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超过1.37亿亩,森林覆盖率超过19.3%。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今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了解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在高西沟村的一处山头上,总书记举目凝望。秋日的蓝天白云下,黄土高原的沟沟峁峁正披着绿装,一派生机盎然。
从沟壑纵深的黄土高原,到雄肆苍茫的青藏高原,再到色彩斑斓的云贵高原,绿色正成为西部地区发展的底色。
在西藏,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已达60.8万平方公里,全自治区一半的区域都被列入最严格的保护范围;在贵州,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全省共划定1332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精准开展生态保护;在青海,生态补偿制度推动牧民群众从生态的利用者变成生态的守护者;在宁夏,每5度电中就有1度是新能源电力,越来越多的绿电通过“西电东送”通道输送到全国多地……
山野绿起来了、百姓腰包鼓起来了,西部大地孕育着勃勃生机。
发挥比较优势 以更高水平开放开创新格局
10月11日凌晨2时,伴随汽笛鸣响,首列“上海号”中欧班列从阿拉山口口岸出境,自中国上海装车的服装鞋帽、汽车配件、精密仪器,经此发往德国汉堡,这标志着经新疆阿拉山口口岸通行的中欧班列线路已达60条。
作为我国距离欧盟最近的铁路口岸,阿拉山口口岸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高效运行,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缩影。
“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道出对中国西部地区开放发展的重视。
2020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2.95万亿元,是1999年的26倍;西部地区中欧班列开行7000多列,约占全国总数59%;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老铁路等跨境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中外合作产业园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持续发力……
立足新时代,面向新征程。中国西部地区正从一度较为封闭的“末梢”,走向越来越开放的“前沿”。
2020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公布,旨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同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级重磅规划的叠加,让中国西部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为全国首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不靠边不靠海”的宁夏已连续举办5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今年8月圆满落幕的第五届中阿博览会上,总计签约成果达277个。
中阿博览会为企业带来“大商机”,折射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正如宁夏博览局副局长张利伟所说:“中阿博览会在宁夏举办,但它不只属于宁夏,它是中国各省区市面向阿拉伯国家、面向世界的开放平台。”
同比增长6.1%!今年上半年,我国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的这一成绩单,在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显得成色十足。
乘势而上,接续奋斗。
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部大开发的征程上正凝聚起强大合力,迎来更有作为的广阔未来。
(参与记者:李黔渝 张研 董博婷 顾煜 胡旭 周凯 王铭禹 徐海涛 安路蒙 浦超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