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黄兴
自去年以来,汽车芯片短缺问题备受关注。受芯片短缺影响,今年5月至9月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记者从10月15日至16日在渝举行的2021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上了解到,“缺芯”问题在9月略有缓解,克服“芯荒”曙光初现,但芯片供应仍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业内认为,应强化车规级芯片与汽车产业链协同,提高芯片国产化率,构建融合网状供应链生态等,打造安全可控的汽车芯片供应链。
记者在会上采访了解到,目前,汽车芯片产能不足的问题依然严峻,叠加多重因素造成市场波动。多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外多家晶圆代工厂均推出扩产计划,产能释放仍需要时间,预计芯片供应紧张的情况或将延续到2022年二季度,汽车行业芯片短缺可能进一步延续至2023年。
为应对芯片短缺,政府主管部门正集中力量解决。工信部组建了汽车半导体推广应用工作组,支持成立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加强供需精准对接,并推动相关企业加快复工达产,保障特定芯片的供应。
与此同时,在整车厂、芯片企业等共同努力下,汽车芯片国产替代也加快推进。业内认为,由于车规级芯片普遍采用更为成熟的制程,加之国内芯片代工企业基本能满足代工需求,国产汽车芯片替代机遇也已到来。
记者采访了解到,自去年至今,一些中国品牌车企使用了更多国产替代产品,自主汽车芯片的使用率正不断提高,如理想ONE采用地平线征程3芯片,极狐阿尔法S搭载华为MDC自动驾驶平台上市,还有大量车型搭载了地平线征程2芯片实现智能座舱功能。
从中长期看,如何确保汽车芯片供应?业内认为,应鼓励整车企业联合投入或建立产业联盟,引导芯片企业有针对性开展研发制造,加快推动汽车芯片国产替代。“好产品都是不断用出来的,车规级芯片需要强化与汽车产业链协同,推动量产应用并不断迭代。为此,要加快打通应用断点、突破协同难点,逐步加大国产芯片市场占有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宏表示。
多名业内人士还认为,随着汽车产业重构,应推动汽车供应链从传统的垂直分层向融合网状转变,整车厂、芯片公司、软件公司等共同打造“圆桌式”的创新生态,满足消费者对智能汽车功能方面及安全方面的需求。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未来应加快变革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提高芯片集成度,降低供应链管理的复杂程度。
(据新华社重庆10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