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10月15日
第05版:乡村

【乡村·新聚焦】

打造“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格局

——甘肃省推进乡村治理现场会观摩启示

临夏州康乐县八松乡纳沟村美景。临夏州文旅局供图

甘南州临潭县八角镇庙花山村新貌一角。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王煜宇

浓郁文明的乡风、碧波奔涌的河流、意气风发的群众……日前,全省乡村治理推进会参会代表在临夏州、甘南州现场观摩,眼前乡村的变化,给来自全省各地的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一边问、一边记,感受农村新气象的同时,谋划下一步的乡村发展。

甘南、临夏乡村治理的核心经验是以党建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以乡村产业发展为支撑,加快推动乡村由“脏乱差”向“绿富美”转变,开展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从根本上转变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乡村面貌、人居环境和社会风气焕然一新,走出了一条民族地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相得益彰、互促互进的乡村治理之路,对全省其他地区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这里,生态治理让群众露出自信的笑容

“以前,村子脏乱差,不管是屋里屋外,乱堆乱放再平常不过。”甘南州临潭县冶力关镇纪委书记卢继业介绍治理前的池沟村时说。

池沟村有6个村民小组244户1073人,今年3月实施乡村风貌改造工程。通过乡村治理,目前全村住房条件和村民生活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每家每户都收拾得特别整洁干净,垃圾车每天定时定点来村民门前收垃圾,旅游旺季一天要来三四趟。”卢继业说。

如今的池沟村焕然一新,“房前和屋后一个样,屋内和屋外一个样”,先后被授予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绿色小康村、甘肃省现代远程教育示范点、甘南州文明村、甘南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殊荣。

临潭县八角镇牙扎村是甘南州乡村治理的典型代表,宽阔整洁的马路从一排村户与一条小河间通过。

在易地搬迁政策扶持下,村民赵彦龙搬下山,住进了牙扎村。“搬下来后生活条件好了。以前住的是土坯房,小孩上学要走一个小时的路才能到。现在家里是砖瓦房,小孩10分钟就能走到学校。”赵彦龙笑着说。

2021年,甘南州启动了以全域无垃圾、全域无化肥、全域无塑料、全域无污染、全域无公害为内容的“五无甘南”创建行动,迈出了“抢占生态文明制高点、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的坚实步伐。目前,建成不同类型的生态文明小康村1603个,覆盖全甘南54%的自然村。

在这里,发展旅游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

“今年6月以来,拉路河村依靠旅游收益最好的一户有8万多元,最少的也有4万多元。”甘南州卓尼县康多乡工作人员黄建平介绍了康多乡拉路河村民宿的运营情况,泥知加就是他提到收入8万元的“万玛尔民宿”主人。

泥知加告诉记者,“万玛尔民宿”已接待游客4000多人。接下来,他还打算把自己的民宿入驻网络平台,方便游客订住,做大这项致富产业。

拉路河村是甘南州卓尼县打造乡村体验型和民俗文化型全域旅游示范村的重点项目。全域旅游示范村建设始于去年8月,短短一年,完成了所有民宿的建造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在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开设精品民宿6家。除种植业和务工之外,村民的收入来源又多了一项。足不出户就能挣钱,这对整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起到了积极作用。

卓尼县康多乡依山傍水,自然景观独特,植被丰茂,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发展旅游产业,成为甘南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案例。

在这里,产业兴旺是重中之重

“普通月饼含糖量高,我们推出的无蔗糖甜品达到了国家标准。”临夏州康乐县新华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孙龙介绍,“公司旗下的甜品店在省内共有六家实体门店,公司除了签约专项客户之外,还通过电商渠道进行销售,线上线下年销售量达500万元,年利润达75万元。”

记者了解到,临夏州把培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邀请中国农科院等科研机构深入分析临夏的自然条件,确定高产高效作物,把农业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

位于康乐县胭脂镇大庄村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20年建成香菇生产棚178座,投放菌棒151.25万棒,年产香菇2400吨,年产值达1500万元。农民的收入从单一种植收入拓展为土地流转收入、就地务工收入、入股分红收入。

临夏州广河县三甲集镇康家村新庄坪的牛羊产业园,占地300亩,共有养殖牛羊棚359座。其中,羊存栏5万只,牛存栏5000头,年羊出栏15万只、牛出栏1500头。产业园解决了1000名易地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养殖户户均年增收5.5万元以上。

在这里,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乡村巨变,党建引领是关键。临夏、甘南坚持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打造、高速度推进乡村治理工作,把乡村治理能力纳入党政干部绩效考核,形成了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创业局面。同时,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环境革命中坚持全民动员,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广河县三甲集镇牛羊产业园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养殖户”的管理模式,按照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相关标准,引导群众科学养殖、绿色养殖。

卓尼县康多乡拉路河村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以党建为引领,以德治、自治、法治相结合,为乡村发展助力。

“法治比较好理解,自治体现在村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自治委员会,村民自己的事,自己开会,自己商议,自己决定,充分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

“德治则是在自治和法治的基础上,由党支部和党小组牵头举办道德讲堂,增强村民的道德认同感。”

……

与会代表们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评、一路议。

当前,全省正在掀起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新热潮。我省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以产业振兴为基层有效治理提供物质保障。同时,高质量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让美好环境涵养美好乡风民风,并积极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治理实践探索,推动乡村治理取得更大成效。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10-15 ——甘肃省推进乡村治理现场会观摩启示 【乡村·新聚焦】 1 1 甘肃日报 c277230.html 1 打造“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格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