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10月12日
第04版:综合

全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典型样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王煜宇

定西有三样特产:土豆、洋芋和马铃薯。如果你问一个定西人,他们的特产有什么?大多会得到这样的答案。群众对马铃薯产业认可的背后,是定西市马铃薯产业特色鲜明的发展轨迹。

目前,定西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重要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农业农村部负责同志10月10日在2021年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开幕式暨高峰论坛上表示,把300万亩马铃薯做成了综合产值超200亿元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定西为全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典型样板。

定西有薯而兴。马铃薯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劣到优的巨大转变,2020年全市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到202亿元,农民人均产业收入达2034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现阶段,定西市围绕落实“三新一高”要求,扎实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按照品种、品质、品牌“三品”统一,促进农业、工业、产业、事业“四业”融合,推动鲜食化、主食化、工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六化”并进的总体工作思路,构建更加完整的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全国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目前,全市共有种薯生产企业31家,年产脱毒种薯200万吨以上、原原种12亿粒以上。依托现有种薯企业和科研力量,定西市将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交流,加快建设马铃薯基础瓶苗生产供应中心和种质资源库,全面提升现代种薯生产繁育水平,力争“十四五”末原原种生产能力达到全国一半,原种、一级种种薯繁育面积占全省种薯繁育面积的一半以上。

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产量超过500万吨,均位列全国地级市前三。下一步,将持续放大定西马铃薯品牌效应,把标准化种植与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重点研发生产适宜小地块种植的全程配套农机具,推广种植销路好、能赚钱的适宜品种,稳定扩大种植面积,夯实基础。

与此同时,定西市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抓产业,着力构建现代化精深加工体系。目前,已建成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32家,加工能力达86万吨,形成了“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主食—休闲食品”马铃薯精深加工产业链。拥有“恒温库+贮藏库+窑窖群”多元化仓储体系,以及“仓前仓后配套、线上线下融合”的营销体系,贮藏能力突破365万吨,大中小型市场50多个,网店达到260多家。

定西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定西将持续扩大马铃薯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提高定西马铃薯在价格形成、标准制定等整个产业链中的话语权,让“好薯”卖上好价钱。加快构建“品牌+平台+集散”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服务体系,深度发掘马铃薯产业核心文化,在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和城镇建设中注入马铃薯文化元素,在国内大中城市建设马铃薯主食产品消费体验中心,让定西马铃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10-12 1 1 甘肃日报 c276530.html 1 全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典型样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