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10月12日
第04版:综合

“鏖战”风沙线 筑牢生态屏障

——凉州区2021年秋季义务压沙活动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一个凉州人,半个治沙人。

在武威市凉州区,持续开展的秋季义务压沙活动,已经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使命。10月10日是凉州区2021年秋季义务压沙活动的第三天,来自凉州区各单位干部职工7000余人扛起铁锹,挺进沙漠腹地,开沟铺草,挥锹填沙,“鏖战”风沙线,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当天上午,记者在凉州区八十里大沙集中压沙点看到,连绵起伏的沙丘上,整齐划一的草方格布满沙丘。随着马达的轰鸣声,一辆辆运草车加大马力驶向压沙点。身穿志愿者红马甲的干部职工们,背草、画线、开沟、铺草、埋压、起垄……现场热火朝天,人人干劲十足。

凉州区干旱缺水、沙多林少,生态环境脆弱,沙漠面积272万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风沙线长达98公里,横跨长城、吴家井、清源等7个乡镇。近年来,凉州区紧紧围绕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着力推进“三北”五期、凉州区北部防风固沙林建设项目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坚持和完善机关干部义务压沙制度,全区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41.54万亩,沿沙区近20万亩农田得到保护,防沙治沙工作成效显著。

10月8日,凉州区拉开2021年秋季义务压沙序幕,按照人均完成一亩压沙标准,来自全区119个单位的干部职工踊跃参与,“鏖战”沙海,将完成近7000亩压沙任务。截至10月10日,已完成义务压沙5785亩。

“保护生态,从我做起。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压沙造林,让家乡变得越来越美丽。”已经连续10年参加义务压沙的凉州区委编办干部武玉兰说,压沙造林是改变凉州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每一个凉州人义不容辞的使命,她和她的同事们将持续参加这一重要活动,为建设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凉州贡献力量。

“通过开展大规模的压沙造林、封沙育林(草)和封禁保护,凉州区土地荒漠化、沙化面积明显减少。人工种植的梭梭、柠条等林木已经深入沙漠腹地,沙漠肆意扩张的势头基本得到遏制。”凉州区林草局局长陆科介绍,此次秋季压沙结束后,林草部门将在10月底和明年3月,组织人员在压好的草方格里栽种梭梭、沙拐枣、柠条等沙生苗木,“这些苗木通过三四年的生长就能成林,能把沙漠牢牢固定,阻挡沙漠前移。”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10-12 ——凉州区2021年秋季义务压沙活动见闻 1 1 甘肃日报 c276527.html 1 “鏖战”风沙线 筑牢生态屏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