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10月12日
第01版:要闻

一株冬油菜的纬度跨越

——记甘肃省科技功臣奖获得者孙万仓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办公室的角落堆满了油菜植株样本,罐头瓶水杯“隐藏”在一摞一摞的书籍资料中,记者见到孙万仓时,他刚换上白色实验服,准备去实验室指导学生。这位“甘肃科技功臣”走路带风、眼中有光,并不像已过花甲之年。

“冬油菜是宝啊。它不仅是我国、我省的重要油料作物,含油率高、产量高,且冬季能覆盖土壤、减弱土壤风蚀、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油菜花还能养蜂,引得四方游客来。”

伯乐相马,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孙万仓识冬油菜。

一株抗寒冬油菜,打破了冬油菜的生长界限,孙万仓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也把自己的“农学路”越走越宽。10月11日,甘肃省科学技术(专利)奖励大会召开,隆重表彰奖励为全省科学技术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孙万仓荣膺甘肃省科技功臣奖这项我省科技领域最高大奖。谈及个人感受,他只说了一句:“农业科学研究没有捷径,围绕解决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坚克难才能有所作为、不负年华。”

孙万仓与油菜的缘,从上世纪90年代延续至今。

我国油菜生产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大产区。北纬35°曾是一条冬油菜难以跨越的界限,此条线以北地区,气候严寒、干旱,冬油菜难以过冬,只能种植春油菜。但春播油菜,又要面临病虫害危害、春季难保苗、产量低、土地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

孙万仓1982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之后数年,先后在景泰县委、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工作。其间,他一直关注农业科技相关报道,了解我省冬作物种植情况,“当时,几乎没有人关注和研究冬油菜,因为科技力量弱,帮它抵抗严寒实在难!”

一番思索后,先从春油菜入手。

以孙万仓为主的科研团队,率先利用加拿大引进的奥罗、托尔等品种,开展了甘蓝型春油菜品质育种。1988年,他们育成了国内首个高油分、低芥酸甘蓝型春油菜品种陇油1号,填补了我省及我国北方春油菜高油分优质品种的空白。

1992年,孙万仓主持育成我省第一个双低甘蓝型春油菜品种陇油2号;1998年至2005年,又先后育成陇油3号、陇油4号及三系杂交种陇油5号等甘蓝型春油菜优质品种,奠定了孙万仓在国内油菜育种行业的地位。

从此,我省油菜产量大幅提高,扭转了当时我省胡麻和早熟小油菜占主导地位的油料作物生产局面,优质甘蓝型春油菜取代了低产的芥菜型油菜、白菜型小油菜,油菜播种面积、经济效益大幅增加,成为我省第一大油料作物与第四大农作物,我省也跨入北方油菜生产大省行列。 (转5版)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10-12 ——记甘肃省科技功臣奖获得者孙万仓 1 1 甘肃日报 c276501.html 1 一株冬油菜的纬度跨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