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呼吸的酒海,活着的文物
柴春
沧海桑田,酒海不干。酒海是什么,又为何不干?
所谓酒海,是古人储酒的一种大型器具,因盛酒量多,故称“海”。所谓“酒海不干”一是指文化含义,体现中国传统酒文化源远流长,细水长流,永不枯竭;二是指酒海的构造,木柜是酒海的壳,特殊材料糊制的内壁为其内胆。内胆因酒经年累月滋润而柔韧,一旦无酒就会干裂破损无法使用,所以酒海中得一直存有酒。作为金徽酒独有的储酒方式,酒海是金徽品牌的象征,是金徽工匠精神的见证,是金徽的镇厂之宝。这里铭刻着整整400多年的历史记忆。
金徽养酒馆分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藏酒面积近3万平方米。走进养酒馆地下一层,顺着幽幽灯光前行,一个庞大的酒海文物群就呈现在面前。金徽养酒馆馆藏的50具酒海来自不同历史时期,明朝时期的有8具,清朝时期的有20具,解放前的有16具,新中国成立后的有6具。3具明万历八年(1580年)的酒海历史最为悠久,2015年11月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为“中国沿用至今年代最久的木质酒海”。50具木制酒海沐浴着恒温的环境,享受着幽暗的宁静,巍然矗立着。无论外界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巨变,对这些酒海而言,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的痕迹,只有腹中的酒才清楚。
远远望去,酒海形似高大的长方体木柜。柜体长、宽、高均在1米以上,个别柜体长度超过2米。明、清两代的28具酒海中,容积最大者为8.5吨,制于乾隆八年,容积最小者为1.42吨,制于明朝晚期。酒海不仅具有储酒功能,而且蕴藏着古人的智慧:古时没有自动加固的器具,可木质酒海依靠麻绳与木栓的转动,就可以根据四季的气候变化,自由调节酒海热胀冷缩的变化。酒海虽是长方体木柜,却呈现着容积的方正之变、横纵之美与稳妥之力,在四平八稳间足可见匠人的灵巧之心。这当中有一具明万历八年的酒海,柜体上刻有“万盛魁”字样,字体遒劲有力,柜体周围的木刻浮雕多以祥云为主,铜锁有“五子登科”图案,铜锁处隐约可见的层层封条痕迹,见证了这具酒海400多年间无数次的新酒入柜和原酒启封。如今,这闪闪发光的古朴铜锁,已经被前来参观酒海的人触摸得愈发铮亮了。
有千年的文证,无百年的人证。使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空间相连、时间相续,并成为不可分割的时空统一体的“文证”就是档案。2018年,甘肃陇南徽县档案馆对库存档案进行全面清库整理,工作人员在清理民国档案的时候,发现了一件明朝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的档案。该档案已存放400多年,历经几个朝代已破旧不堪。经技术人员紧急抢救裱糊后,档案字迹清晰可见。该档案全文是这样写的:“白酒兴起需大量之器具。祖上经唐宋起,常亦用非铜、非铁之器具存酒,曾做酒笼酒柜亦称酒海。何谓酒海?寄之大也。胜数缸及坛。其制作之法,用上好槐木。槐木无味,耐水浸,槐亦有富贵吉祥之意也。其他木材逊于槐木。槐木改寸厚,制成柜状,内用此地之土纸,其纸为枸皮缫成,柔而韧。纸上涂猪血入蜂蜡荞面等物粘糊之。其时多选夏天天干之时,利其干透,否则不易干。且要一层糊好晾干,方可复糊,否则渗漏无法修复也。所糊层数,亦视其酒海之大小而定。因何用猪血糊之?据先祖在唐宋试制酒海时记之,酒海制作之术传入辽东、大连等地,多用鹿血,而我陇右鹿少之。曾也用牛羊血,但欠佳。而猪血凝之快也,遇酒则韧也,使用时长也。况农家饲养多,取之便也。祖上在神泉建万盛魁酒坊,后,宋吴玠大元帅敬酒祖、定酒名,使用酒海已达四百余载。由小及大,工艺成熟也。在县境内除吾作坊外,亦有专门制作酒海之作坊也。酒海不干,海藏佳酿,海养琼浆。吾以记之,以示后人。此仅为制作之要则也,其粘糊之配方及层数与天地之合,另记附后。万历八年仲夏记之。”根据馆藏档案记述,酒海柜体用上好槐木制成,内胆用的是枸皮树做成的土纸糊制而成,视酒海的大小要粘糊好多层。选用槐木制作酒海,皆因其木质细密,耐浸泡、耐腐蚀,具有抗烟排毒功能。酒海内胆使用的蜂蜡、麻纸、棉布等材料,经不同时期酒香的滋渗,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复合香味,丰富了白酒的气味,并在长时间储存中,与白酒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在酒海中形成了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生长的优越环境,使藏酒更加醇厚绵甜。
打开酒海顶端的木盖,酒海内壁光滑细腻,像是裹了一层清亮的薄膜。酒提刚刚触及酒面,即有涟漪层层荡开,泛出悠悠青光。在微微灯光照耀下,清澈的酒水泛着纯净的波光,用木质汤勺从中取出一勺酒分到准备好的玻璃酒杯中,那一瞬间让人震撼:古老酒海里的酒与现代玻璃器皿相拥在一起。历史真切到触手可及,一切仿佛遥远又清晰,酒香漫天而来,又从容掠空而去……白居易有诗云:“就花枝,移酒海,今朝不醉明朝悔。”
经国家文物部门鉴定,金徽养酒馆馆藏的50具酒海中,6具为国家一级文物,5具为国家二级文物,33具为国家三级文物,一般文物6具,是我国沿用至今年代最久的木质酒海。这些酒海至今仍然储存着金徽高端原酒,被称为中国白酒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更是中华酿酒史上“现象级”的文化遗存,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基因密码,是活着的酿酒传奇。
“酒海不干”是这个容器的精神象征。金徽酒悉心延续着酒海的生命。400多年来酒海不干,滴滴珍稀传世酒母基因,散发着时间积淀的岁月醇香。50具金徽酒海涌动着奋进的渴望,也寄托着金徽酒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悠悠酒香萦金徽,酒海藏,年份长。酒海不干万万年。
大河
宁鹏飞
清晨,太阳从金城的东方冉冉升起,火一样的红将眼底的黄河照得充满了激情。触一把黄河水的微凉,河水从指间滑出。这河水穿过时光的流域从亘古淌到现今,一路上裹挟着丰富的养料,将其铺垫在炎黄子孙生存的土地上,为这神州增添了无与伦比的厚重。然后带着华夏民族生生不息、艰苦卓绝的品质奔流到海,并将这份美好传之四海。
黄河河畔,甘肃建投一建公司的机关大楼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夹在黄河与大山之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从1952年在上海成立,到迁址陕西西安,再到广东茂名,最终在1963年植根于陇原大地,到如今甘肃一建已69岁了。这期间甘肃一建就如同面前这大河一样,虽有九曲回环,但终奔腾入海。
69年间,甘肃一建荣获国际墨丘利金像奖、鲁班奖等诸多建筑领域荣誉。69年里将自己打造成“建筑行业陇原骄子”和“电力建设西北狼”。如今,甘肃一建已成为甘肃建投旗下一支劲旅。
张福顺是一名电工班组的班组长。见到他时,他正在电井里忙着安装桥架。他来到一建已有30多年了。30多年里他将青春献在了这里,将汗水洒在了这里。现如今,诸多拔地而起的楼房都曾洒下他辛勤的汗水。
如果说甘肃一建是一条大河,那么张福顺就是一条小小的溪流。这成百上千的溪流汇聚在了一起,就成了大河。
当然,大河除了溪流也有源头,甘肃一建的源头就在上海。
2019年6月甘肃一建开展了一次“寻根上海,慰问老职工”活动。兰沪隔着足足两千多公里,却隔不断职工对企业的依恋。企业初建时他们风华正茂……他们为了甘肃一建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用一幢幢建筑书写着甘肃一建建设陇原的豪情。虽然他们已退休多年,但他们的名字与事迹将永远刻在企业的发展史上。活动现场,白发苍苍的老员工动情地说:“没想到这辈子我们还能见上,太不容易了。”会场里一建的老员工们寒暄拥抱,激动着、哽咽着,一起追忆和回顾企业69年的艰苦创业史、奋斗史。
甘肃一建始终践行着国企的担当与使命。同时,又长期致力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项目工程为无数农民创造了工作岗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重要力量。2010年8月8日,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甘肃一建迅速行动,组织人力物力奔赴灾区。当一个个“蓝色堡垒”拔地而起时,甘肃一建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了舟曲峰迭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
多年来,甘肃一建积极参与抢险救灾、环境保护等事业,向贫困地区、灾区捐款、捐物,积极投身棚户区改造项目,助力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国家级攀岩赛事进行冠名赞助,同时赞助和宣传兰马赛,国企形象日益凸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甘肃一建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捐赠资金及物资120余万元。同时,发挥自身专长为省中医院援建隔离病房,免收所有材料和人工费用约9.83万元。广大干部职工也纷纷挺身而出,为疫情防控作着力所能及的贡献,用实际践行着国有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甘肃一建正从昨天流淌而来,向着美好明天奔腾而去!
不一样的施工员
李红霞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像建筑工人一样每天出入在施工现场,他们并非完全从事体力劳动,但他们的工作同样费心费力。
他们,就是施工员。
施工员顾名思义就是要深入施工现场,与施工监理协同,协调工人工作,管理现场材料设施并做好验收。他们对现场施工的进度、成本、质量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不同的项目部负责着不同类型的施工现场。相比较于大型项目施工员常驻同一工地,负责维修项目的施工员则像打游击战一样,每天都在不同的施工现场,一天去三四个工地也是家常便饭。
一位安装施工员讲述过这样一段经历:郑家庄一个老小区的3楼住着两位老人。他们的屋顶经常出现漏水,后来发现是楼上住户卫生间渗漏导致的。在多次与楼上住户交涉无果后,老人只能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老人赢得了官司,楼上住户请了防水人员维修卫生间。
但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最后只做了卫生间管根处的简单处理。简单处理的卫生间暂时不漏水了。但是好景不长,因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渗漏问题,没几天的时间,老人家里再次出现渗漏的情况。找到楼上住户,楼上住户却说已经按照法院判决进行了维修,责任不在于自己。
无奈之下,两位老人来到了甘肃一建第一安装工程公司。他们想自己掏钱请施工员帮忙给看看。看着他们期待的眼神,甘肃一建第一安装工程公司的施工员不停地安慰,让老人放心,他们一定会把卫生间修复好。
老人们听着施工员坚定的回答高兴地说:“有老国企为咱们维修,一定会修好的。甘肃一建,诚信当先嘛!”
施工员没有辜负两位老人的信任,做了施工方案,调用施工班组,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施工。并与楼上住户协调施工时间,确保不妨碍住户的日常生活,从根本上解决了卫生间渗漏水的问题,还帮老人清理了建筑垃圾。
完工后,老人拿出了现金要支付维修费用,但是被施工员拒绝了。他们是这样说的:“我们是邻居,这是举手之劳!”
老人感动得不知所措,一个劲地念叨:“国企就是国企,就是讲诚信!”一年后,施工员通过电话回访了两位老人房屋的情况,房屋并未出现任何漏水现象。事实就是甘肃一建第一安装工程公司施工品质最好的证明。
这仅仅是施工员工作中的一个小故事。无数的项目、无数的施工现场当中包含了无数的坚持、辛劳、责任、信仰和感动。
经常会看到他们穿着“花”衣服,经常会听到他们互相说帮对方看一下头发里是否有“料”。施工员说:“管理一个项目无论大小都要到位,无论简单复杂都要认真对待,无论时间长短都要保证质量,无论环境如何都要按照标准施工。”
他们皮肤黝黑、脚步匆忙、工作节奏快、沟通有效。无论是寒风刺骨,还是炎炎酷暑,他们的脚步踏遍了城市的每个角落。他们奔波于不同的施工现场,他们都怀揣着对甘肃一建品牌的信仰,坚守着自己的质量安全担当,隐藏起心中对于家人的无限柔情,擦干脸上的汗水,继续前行在施工管理的道路上。
打造宜居家园的房产品牌——“金建众诚”
程哲 陈双利
8月1日,随着金川·聚金润园A区开盘,金川集团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又一房产项目成为金昌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聚金怡园、聚金润园的陆续交付使用,金川建设打造了“国企房产、安全可靠”的口碑。
回首来时的路,许多坎坷值得铭心记忆。今年初,强度罕见的沙尘暴将聚金怡园B、C区三栋外墙保温层吹落,这给住户带来了房屋质量不过关的不良印象。这一问题,给所有参建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他们顶着沙尘,分析原因、制定处理方案。为打消住户的疑虑,金川建设义无反顾地提出:所有楼栋全部加固处理,既要保证施工过程安全可靠,也要保证外墙保温层在极端恶劣天气情况下不受侵害。在三个月内按照既定的方案,金川建设将聚金怡园所有楼栋的外墙加固完毕。
问题到这里就算圆满解决了吗?没有。在建的聚金润园外墙保温即将施工,把这个难题在金川建设的房产项目中永久消除才是负责任企业的做法。但是修改设计势必会影响交房日期,交房日期是金川建设对所有业主的承诺,决不能变。迎难而上、克服困难是摆在金川建设面前唯一的出路。精选材、做小样、科学论证,经过忙碌的一周,工程技术人员绞尽脑汁拿出了可行的技术方案。但是按此方案实施将大大地提高外墙施工成本。怎么办?建设公司从决策层到执行层一致认为宁可增加成本也不建有质量缺陷的房子。
再完美的方案不去实施终将是纸上谈兵。要想将它变为现实,必须要通过严格的管理、精细的操作。墙体砌筑是空心砖墙,具有良好的隔音和保温效果,但是普通的保温钉又无法牢固地固定;建筑材料公司生产的外墙防水腻子质量不稳定,有局部开裂的现象。一个个“怎么办?”又摆在了金川建设面前。面对问题这堵高墙,金川建设没有选择绕着走,而是选择“哪怕是头破血流也要把它顶倒”。选择与空心砖墙适用的保温钉、紧急购买、连夜做小样、加急实验,通过一系列努力终于解决了空心砖墙上牢固固定保温钉的问题。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方案将依据标准定为行业规范、标准。建筑材料公司生产腻子粉的问题经过分析,归根结底的问题在于多年前采购的自动计量设备精度已经无法满足行业规范、标准的要求。交房迫在眉睫,没有时间更换设备、技术改造。面对困难,建筑材料公司负责人再一次发扬了金川建设敢想敢干、能打硬仗的精神,设备不能做到的,就由人来做。上百吨的腻子就这样通过工程技术人员的双手,在日日夜夜的加班、不辞辛劳的奋战中,一罐一罐地人工计量、一批一批地人工取样,最终生产出符合要求的外墙腻子。当一批批产品小样通过检查验收时,他们已经累到无力欢呼。
时任涂料厂生产线负责人的老安,一连二十几天吃住在生产线。当他的爱人来到单位“查岗”时,看到老安一身石膏灰地忙碌在生产线,她不禁眼中噙着泪水,默默地用纸巾为老安擦拭脸上的石膏灰。
现场实施期间,承担施工任务的环保防腐公司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对于不合格的部位坚决进行返工。面对严格的管控,许多作业人员不理解,甚至“拂袖而去”。面对“走马灯”一样频繁更换的作业人员,他们不厌其烦地对新人进行技术交底,手把手地教作业人员如何进行粘接砂浆的打底、如何安装保温钉、如何在保温板上罩面。就这样,通过严格甚至是苛刻的管理,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所有外墙装饰的施工,再一次创造了金川建设的“奇迹”。
“一身工装、两餐工地、三更半夜、四处奔波。”这是对可敬可爱的金川建设人最朴素的写照。“高标准创建、精细化管理、常态化保持”是金川建设的管理新理念。“打造精品工程”是刻入每个金川建设人头脑中的承诺,是一种融入骨血里坚持的信念。“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是近半个世纪里几代金川建设人压不弯的脊梁。
今天,面对房地产业白热化竞争,金川建设注入了新的管理理念,秉持着老的光荣传统,肩负着全体金川建设人为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在金昌为全体业主打造宜居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