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10月08日
第03版:要闻

【兰山论语】

让数字化生活更加安全

张海燕

最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这部新出台的法律,聚焦个人信息保护的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将为我们的数字化生活保驾护航。

如今,我们生活在信息无处不在的社会,网络打破了时空的区隔,让公共领域不断扩张,公域和私域的界限愈加模糊。如何保护好我们的个人隐私,成为数字化生活中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个人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疫情期间,用个人信息申领健康码,既保障出行又实现防控;网络购物,要填写电话住址,方便送货上门;打开定位,才能搜索附近的生活服务……这些信息交互,带来科技的福利,极大便捷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当个人信息成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利益的攫取就不会停下步伐。

现在,很多APP都需要各类授权,如果不同意就无法使用。看似你情我愿的规则背后,其实是用户迫于无奈的选择。一个“同意”,不光是同意使用APP,也是同意平台“偷窥”你。当信息的获取足够容易,信息泄露也就防不胜防。所以,刚买了东西,推销电话就接连不断;搜索过信息,相关推荐就层出不穷,仿佛有一双隐形之眼,时时盯着我们的一举一动。这些被泄露的个人隐私,还经常会让诈骗者有机可乘,令人防不胜防、苦不堪言。

信息是生产力。但很多时候,信息也会成为破坏力。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是我们在数字化生活中的迫切需求。

数字化生活需要严密的法律监督。在有关法律的基础上,《个人信息保护法》进一步细化、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应遵循的原则和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比如: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的最小方式;收集范围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保存期限应当为实现处理目的所必要的最短时间,并明确规定不得以“不同意”为由拒绝提供产品或服务。今年以来,数百款APP因违法收集个人信息被通报,几十款APP因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下架。法律是对这些平台和企业的惩罚,也为保护个人信息划定了“红线”。当我们的个人信息被恶意获取、泄露和利用,每个人都要积极拿起法律武器,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共同构建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数字化生活还需要明确公域与私域的界限。把商品推送给需要的人,一直是企业努力追求的目标。时下,大数据的广泛运用,为商业内容的精准投放提供了高效的手段,同时,也给用户寻找需要的商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如果不分公、私界限,未经用户同意而越界攫取个人信息,势必导致互惠天平的失衡。各商业平台要把眼光放远,将用户置于平等的位置,自觉遵守“告知—同意”原则,未经用户允许绝不跟踪和保留用户信息。同时,用户也要加强防范意识,谨慎授权和填写个人信息,不要随意透露含有个人隐私信息的相关内容。

信息的交互,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在安全的网络空间里,才能让信息更好地服务社会,推动数字经济的行稳致远。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10-08 【兰山论语】 1 1 甘肃日报 c276021.html 1 让数字化生活更加安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