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9月30日
第07版:时事

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

——写在第八个烈士纪念日之际

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20年9月30日摄)。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高蕾 孙少龙

英魂不泯,浩气长存。

人民共和国72周年华诞之际,第八个烈士纪念日也将到来。以国之名缅怀英烈,是对近代以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牺牲英烈的深情礼赞,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的守护与延续。

唯有传承英烈的风骨,才能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唯有铭记英烈的遗志,才能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征程上,英烈们以生命写就的壮丽诗篇,正如明灯般照亮后人前行的路。

铭记,那经时间沉淀愈发璀璨的记忆

抱着父亲的画像,秦厚美泣不成声。这是她70多年来第一次见到父亲秦忠富的容貌。

秦忠富生前是一名志愿军战士,1951年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秦忠富的母亲不愿意相信孩子牺牲的事实,给当时尚未出生的秦厚美起了个小名“等妮儿”,希望她能等着爸爸回来。

这跨时空的“相聚”源于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等单位联合发起的一场名为“英烈面孔——为革命先烈画像”活动。通过模拟画像专家的笔触,100位牺牲烈士的容颜以这样特殊的方式再现。

怎么能忘?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毅然决然——

“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1928年10月,在给身怀六甲却同样身陷囹圄的妻子赵云霄写下绝笔信几天后,陈觉高唱《囚歌》英勇就义。5个多月后,赵云霄强忍悲痛喂完襁褓中的孩子最后一顿奶,便追随了丈夫的脚步。

也有柔肠百转的爱,也有难以割舍的情,但为了心中的信仰,年轻的革命伉俪不惜献出生命。

参加长津湖战役的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在极寒环境中始终保持备战姿势,直至成为座座冰雕;“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顽强作战、冲锋在前,用生命践行了“边关有我在,祖国请放心”的诺言……

无论何时何处,每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总有一个个英勇身影挺身而出,以一片丹心诠释许党许国的无限忠诚。

怎么能忘?那“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痴心无悔——

生命最后一个月,即便从院长变成了病人,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也从未放下过工作,他躺在病床上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

“为大多数人谋幸福”,这是革命先辈李大钊的价值追求;“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这是人民公仆焦裕禄的奋斗宣言;“见危险就上,见好处就让”,这是缉毒英雄吴光林的实干豪情。

英烈们在平凡琐碎中坚守,在生死抉择前忘我,只因让人民获得幸福而自己归于沉寂,就是他们最质朴的心愿。

怎么能忘?那“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英勇无畏——

“抓住没有……”这是打黑民警张叶良留给同事的最后一句话。面对挥舞尖刀拒捕的歹徒,他不顾重伤仍奋力追缉,鲜血染满楼梯上的65级台阶。

紧紧将素昧平生的女童搂在怀里,这是消防战士杨科璋最后的举动。熊熊烈火、滚滚浓烟中,他在坠落时以血肉之躯为怀中的孩子挡下死神的威胁。

……

丹心碧血,忠魂永存!

尊崇,那激荡天地间的英雄之气

9月2日,秋日的沈阳天高云淡。

11时26分,一架从韩国仁川国际机场起飞的中国空军运-20运输机稳稳地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机上搭载的,是109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

这是我国从2014年起,连续第8年迎回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8年来,总计有825名烈士忠魂还乡。

近年来,从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维护不断加强,到保护英雄烈士的法律法规日益完善,再到烈属抚恤标准不断提高,尊崇英烈、捍卫英烈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英烈精神正融入民族血脉,焕发出新的光彩。

“当年,他们为了我们牺牲;现在,请为他们做一件事。”

2021年4月,退役军人事务部开通“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发起“为烈士寻亲”活动,受到网友广泛关注。

点赞、评论、转发……首批100名长期无亲属祭扫的烈士信息一经公布,迅速在网络平台传播开来,人们积极参与表达对烈士深沉的敬意。

目前,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65位烈士的亲属已成功被找到。

“为烈士寻亲,是对英烈最好的尊崇,更是一次生动的红色教育。”一位军史专家这样评价。

烈士纪念设施是缅怀英烈、开展英烈学习教育的重要依托。

临近烈士纪念日,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尚志乡的赵尚志烈士陵园里,前来祭扫的群众络绎不绝。

阳光照耀下,纪念碑上“赵尚志烈士永垂不朽”9个大字熠熠生辉,更显庄严肃穆。

烈士纪念设施是共和国红色基因库。近年来,退役军人事务部指导各地不断加大相关设施建设管护力度,推动省级及以上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在地市级实现全覆盖。

与此同时,在重要时间节点到烈士陵园祭扫已成为许多群众自发的选择。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清明期间各地烈士陵园接待现场祭扫群众808万人次,代烈属祭扫近1万人次。

传承,那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建党百年之际,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里,祭扫者来来往往。

三位因电视剧《觉醒年代》而广为人知的英烈——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的墓前,放满了一封封饱含着深情与怀念的“跨时空来信”。

寄件人的落款各式各样,有的是“来自新中国的新青年”,有的是“21世纪新青年”,有的是“一个生活在你们曾经为之奋斗的美好时代中的青年”……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对革命烈士最好的纪念,就是弘扬他们崇高的精神,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接续奋斗、勇往直前。

2021年的元宵佳节,浙江温州市红十字会消防救助基金收到了一笔数额为13141.19元的捐款。

捐赠人叫罗小双,她的儿子管志彦在2005年的一次火场搜救中因公殉职,献出了年仅21岁的生命。

“这个数字有着特殊寓意,代表我一生一世情系消防。”十几年来,罗小双与温州消防的近2000名指战员结对认亲,把对儿子的绵绵母爱洒向消防队伍,带动更多人关注、理解、支持消防救援事业。担任温州鹿城区政协委员期间,她每年都会撰写有关消防的提案,呼吁全社会重视老城区消防工作,保障社区消防通道畅通。

“希望儿子能‘看’到,妈妈重新‘拾’起了他的制服,继续着他未竟的事业。”这是罗小双朴素的愿望。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在革命战争的烽火中、在改革发展的大潮里,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千千万万的英烈,把他们永恒的精神传递给后人。

在安徽合肥,听着祖父李大钊故事长大的李宏塔生活在“高光”下,却过着“守常”人生:骑自行车上下班、住“老破小”房屋;救灾时,从百姓家的蒸锅里检查救济米质量、在应急帐篷里感知受灾群众的暑热。

在江西上饶,方志敏的故乡湖塘村村民继承烈士遗志,勤劳实干,将昔日贫困村打造成处处是活跃跃创造的“网红村”,《可爱的中国》中的美好愿景正在变为现实。

在湖北武汉,抗疫英雄彭银华的家人在他的女儿“六一”百天时,用修图软件把缺席的彭银华加到了全家福照片里,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团圆”……

国有脊梁,才能屹立不倒。

在第八个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让我们在烈士缔造的丰碑前再次坚毅出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09-30 ——写在第八个烈士纪念日之际 1 1 甘肃日报 c275575.html 1 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