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8月24日
第01版:要闻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小康在基层】

勠力同心绘就美丽画卷

——平凉市打造“魅力乡村”推进乡村振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盛夏的平凉大地,山峦叠翠,万物生长。一条条产业路四通八达,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齐排列,一个个美丽乡村不断涌现。

产业驱动 “三大模式”促农增收

平凉是六盘山特困片区和陕甘宁革命老区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平凉市立足当地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确立了“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产业扶贫思路,市级财政每年列支牛、果和劳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探索出了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

——“党组织+国有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庄浪模式。庄浪县组建了县级国有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18个乡镇设立了分公司,县级财政注入5000万元资本金,设立1000万元的风险补偿金,为有养牛意愿和能力的贫困户投放基础母牛,引导贫困群众养牛、栽植苹果、发展种薯、输转劳务,实现了富民产业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

——“党组织+供销集团+乡镇产业扶贫开发公司+村两委班子+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静宁模式。静宁县在县级成立供销集团、乡镇成立产业扶贫开发公司、村级成立专业合作社或联社,扶持68家龙头企业联结合作社200个,带动贫困户7600户,实现了企业、农户和村集体互利共赢、共同增收。

——“党组织+劳务公司+企业+农户”的灵台模式。灵台县牢牢抓住短期能够见效的劳务产业,建立了“党组织+劳务公司(劳务服务中心)+企业+农户(贫困户)”劳务扶贫模式,有组织地开展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实现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三大模式”的引领带动下,平凉市牛饲养量达到86.36万头,苹果栽植面积达到200万亩、年产量210万吨,年输转劳务近50万人次,70%的贫困群众依靠产业实现稳定脱贫。如今,广大群众捧着“金饭碗”迈入全面小康。

补齐短板 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农房,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马路,一个个“家门口”的产业。行走在平凉的美丽乡村,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的喜人景象,让人流连忘返。

“2019年,我们搬进了水电暖齐全的新楼房,这里有幼儿园、小学、中学,还有党群服务中心,出行方便,买卖东西也方便,生活越来越好。”泾川县王村镇朱家涧移民新村村民朱惠平说。

近年来,平凉着眼群众所思所盼,集中实施了一批建制村通畅、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电网改造升级、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转2版)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08-24 ——平凉市打造“魅力乡村”推进乡村振兴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小康在基层】 1 1 甘肃日报 c268590.html 1 勠力同心绘就美丽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