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菊香
不同的单位和部门,担负的职责任务不同,具备的资源条件不同,为群众办实事的侧重点也应有所差异。比如,企业应着重围绕改善劳动环境、强化安全环保、加快人才培养等方面办实事;工会组织应着重围绕发挥职能作用,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开展送温暖活动、加强员工劳动保护等方面办实事;机关部门应着重围绕转变作风、靠前服务、提高办事效能等方面办实事。这样,才能提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针对性、有效性,真正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要架设好民声“直通桥”。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情形是什么,群众心里最清楚,感受最真切。如果只靠关起门来揣摩、靠网上查询、靠听汇报,必然把不准、弄不全、摸不清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因此,办实事必须先架好民声“直通桥”,要通过个别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在线交流、下基层调研、跟班劳动等途径,在与干部群众的零距离接触中,听真话、看真景、掌真情,上下结合、梳理汇总办实事清单,为办实事精准导航。
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要使用好民主“智慧库”。群众的“急难愁盼”很具体,也很复杂,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则牵涉不同单位和部门,有的还是历史遗留问题,办起来并不会一挥而就,轻而易举就能完成,而且有的时候仅靠机关部门、党员干部,并不能保证顺利推进、及时见效。因此,办好实事要充分相信、依靠、发动群众,用好群众“智慧库”,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在向群众求教问计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支撑点、突破点,才能提高办实事的快捷性、务实性、细致性。
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要操作好民意“检测仪”。群众欢迎不欢迎、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是办实事的“检测仪”。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办实事都不能自说自话,以自我感觉代替群众的评价。每一件实事办结之后,都要认真听取群众的反馈,了解他们的看法、感受。成功的做法,要继续保持和发扬;不足的地方,要及时改进和完善。要定期开展办实事情况“回头看”,组织群众公开评议,肯定成绩、查找不足,健全制度、完善举措,落实责任、改进方法,促进办实事这一举措行稳致远。
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要运行好民心“稳定器”。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能不能公正、公平解决,办实事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亲疏远近、厚此薄彼,直接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影响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形象。办实事过程中,必须坚持大公无私原则,把办实事清单放到阳光下运行,加强公开公示和民主监督,保证合规性、公正性。同时,对于不符合政策或不具备条件解决的群众诉求,也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获得群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