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8月05日
第11版:生活

【知味甘肃】

盛夏陇上凉食地图

凉皮

凉粉

浆水

凉面烤肉

杏皮水

文/张子艺

一入伏,温度哗哗地攀升起来。

甘肃的天气虽然相比南方,已经俨然算“避暑胜地”,但对本地人来说,这40天,相比其他三季的温度,仍然是难挨的“酷暑”。

绿豆汤、红豆汤、蔬菜汤、冷面汤、冷锅串串、冷吃兔……全国各地都有为了度夏而制作的“季节性”食物,在敦煌文书中,也记载了甘肃一代流行的夏季食物。像一柄玉如意一样狭长的甘肃,从陇南到敦煌有1500多公里,各市州的饮食风格、喜好略有不同,但综观全省,还是能找出许多共性的食物。

比如冷淘和冷让。

冷淘和冷让,仅仅听到名字,就能感觉到森凉入冰的温度。没错儿,这两者相对应的其实就是现代食物——凉面和凉皮儿。

冷淘更多的指煮熟的面条“过水”这个程序,勉强可以算得上一个动词,在当前的河西走廊,还保留着这个词的用法。洗了一遍的衣服再“淘”一下水,院子里刚摘的西红柿水里“淘”一下再吃,锅里的热面条在凉开水里“淘”一下之后吃起来更爽滑筋道。

至于冷让,在距离敦煌不远的武威凉皮,现在还有很多人叫“让皮”或者“酿皮”,最初听到觉得不习惯,后来从敦煌文书上看到这个名字后,反而觉得古意盎然。

西北凉食,很少以汤取胜,但其实甘肃也有一些数量不多的本地冷饮,比如说冻得硬邦邦的冬果梨、鸡蛋米酒甜胚子、沁人心脾的浆水等。

但总之,要描绘出一幅甘肃夏日美食大赏地图,聚焦点还是主食、淀粉,这也是典型的西北环境中产生的食物,人依土地而生,依土地而聚,食物的馈赠,自然也是从土地而来。

凉 面

既然敦煌文书中都记载了“冷淘面”,况且凉面又是一种在全国都如此常见的食物,那么甘肃的凉面,靠什么取胜呢?

靠西北大自然的馈赠,靠红彤彤的油泼辣子,靠凉面上搁的十个烤羊肉串,甘肃的凉面这才能脱颖而出,跟上海的鸡丝凉面,跟成都的红油凉面拉开距离。

凉面是最家常的食物,夏天懒得做饭,无论是机器面还是拉条子,都可以变成一根根浅黄色油光发亮的面条儿,这是胡麻油或者菜籽油的功劳。冷水“淘洗”过的凉面更清爽,“不淘”的话,就算拌了油也略黏腻,淀粉组织依旧会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不过有些人就喜欢这种不淘水的面条。

以前没有风扇时,人们吩咐孩子拿着扇子扇凉面,扇出来的凉面也有孩子的一份功劳;后来有了电风扇,电力产生的风呼呼地吹着,凉面很快就被吹得温吞、变凉,这只是凉面的基本盘,重头戏还在后面呢。

凉面做好后,接下来好吃与否,就看个人的手艺了。

滚烫的热油泼好辣椒,泼好蒜泥,酱油醋,满足这些条件后,这已经算得上一碗基本及格的凉面。

市面上卖的凉面最基础的配置也是这些。

天气热,没有胃口,油泼辣子会提供红艳艳的色泽和灼烧一样的辣度,油泼蒜则是有香气的,金黄色的油中浮动的蒜泥已经不太辛辣,但它为凉面提供了“尖锐的香气”,加之醋的出场,酸香可以劈开闷热的夏天,食物像清凉的风,拂过人心。

相比最基本盘的凉面,如今的凉面已经悄然升级。

拌面汁已经从单纯的“醋汁儿”升级成有充足蔬菜参与的“番瓜、豆腐、土豆、胡萝卜、木耳”卤汁,一勺浇在手工拉好的面条儿上,红黄绿黑,五彩斑斓,仅从颜色上审美就十分丰富好看。

油泼辣子更是大张旗鼓,一勺辣子从碗这头淋到那头,有时候还会流到碗边,人们不以为然,在西北,吃的就是这份泼辣。

高配版是烤肉。

在高温下嗞嗞作响的羊肉,颜色慢慢成为褐色,香气早已经飘到很远,每个闻到香气的人,都不免觉得,如果单独只是吃一碗面,该是多么寡淡寂寞啊,只有配上十串,或者二十串肉,这餐饭才变得浓墨重彩,再说,营养学家也说了,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元素。

那么,“老板,一碗凉面十个肉。”

凉 皮

“凉皮里放麻酱,就不是正经凉皮。”

这是社交媒体上人们对“麻酱凉皮”的调侃,大众观念里,凉皮就要轻盈爽利,调料也只是为了提味,但如果放了又香又黏的芝麻酱、花生酱,就不要说爆棚的热量了,光这略显油腻的口感,都无从想像。

从小吃着麻酱凉皮长大的兰州人一脸诧异。

“我们凉皮好吃着呢!”

“不放麻酱的凉皮它跟凉面有什么区别,那它跟凉粉有什么区别?”

是的,兰州凉皮,独树一帜,是全国范围内少数放麻酱的凉皮,除了早就调好的麻酱,调料依旧是老三样,油泼辣子、蒜泥、醋,讲究的制作者还会有一些其他调料,但往往秘而不宣。

薄薄的一层麻酱、红油等各种调料均匀地裹着柔韧的凉皮,吃起来又香又滑又软——口感是冰凉舒适的,就算多一点点麻酱的热量,但使凉皮的口感产生了质的飞跃,在兰州,凉皮不仅仅是简餐,还是主食,甚至是一道菜,高档餐厅的凉菜中,常会出现麻酱凉皮的身影。

距离兰州200多公里外的武威,凉皮分两种,一种是水洗,一种是高担,水洗是制作工艺,高担是卖凉皮时挑的担子,很奇怪,这两者是如何成为平行表述。

水洗基本是全国大多数地方凉皮的制作工艺,包括前面说的兰州麻酱凉皮,也是水洗制作居多。

将淀粉跟面筋分离后分别蒸熟,柔韧的面皮儿跟松软多孔的面筋搭配食用,现在为健康起见,会在上面放一些切成细丝的黄瓜、胡萝卜等蔬菜。

在武威等地,高担凉皮似乎更受青睐。

高担凉皮制作手艺也更简单,面粉跟水混合后,按照比例放蓬灰搅匀就可以直接上笼屉蒸熟,放凉后切成条或者块儿,浇上调料就可以食用,也就是说制作门槛降低了,制作步骤简化了。

但这种降低制作门槛的凉皮,因着与水洗凉皮口感完全不同,而成为许多人的朱砂痣,譬如,本人。

它是黑褐色的,有韧性有硬度的,牙齿需要略微用力,才能咬下一块,况且,还有武威凉皮专门熬的醋卤子。这是用醋作为主料,加水、淀粉和韭菜叶熬煮出来的一种拌面条、拌凉面、拌凉皮凉粉的卤汁。

制作过程不放油,所以口感清爽,尤其非常适合夏天拌食。

还有芥末。

不是大家熟悉的绿色牙膏管状物,是甘肃土长的一种黄色小圆粒,比小米还略小一点,吃的时候捣碎,冲水,变成芥末汁儿调味,味道非常上头。

感冒了,去吃碗凉皮儿,加多多的芥末。

凉 粉

凉皮和凉粉是如此相似,有什么可写的。

不,这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食物。

凉皮一般是大米小麦中所含的蛋白质,凉粉则是在杂粮中的淀粉跟水之间产生。

凉粉的历史也很悠久。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称北宋时汴梁已有“细索凉粉”。制作方法:将绿豆粉泡好搅成糊状,水烧至将开,加入白矾并倒入已备好的绿豆糊,放凉即成。白色透明、呈水晶状。

这不就是陇原大地上随处可见的凉粉吗?无论在玉如意南段的陇南、还是西段的敦煌、中间的兰州,都可以在街头看到凉粉的身影。

唯一的区别可能就在于大多数绿豆凉粉是被切成方块或者长条,而“细索”则是用一种特殊满是漏眼的工具,沿着雪白轻颤的绿豆粉刮一圈,于是细细长长的凉粉就可以“一窝”抓到搅拌盆里去拌料了,这种凉粉因为细长易断,都是店主拌好再端给食客使用。

相比凉皮、凉面,凉粉的口感更清爽,水分含量也更多,甚至人们在调酱汁的时候也会做得更轻薄、爽口,使它跟夏天更配。

在甘肃,除了这种常规的凉粉之外,还有几种也是用淀粉制作,但成品跟凉粉完全不同,都各自在特定区域内“圈地自萌”,外人很难一探究竟。

譬如说天水的呱呱。

这是用荞麦淀粉通过浸泡、过滤、蒸熟之后黑褐色的产物,是天水人的早餐,价值意义,就跟兰州牛肉面在兰州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一样一样儿的。

凉粉是轻盈的,但呱呱是厚重的。

无论是从颜色还是口感还是调料,呱呱都格外浓烈,热辣,醇厚,这是秦人发祥地的口味。

整块的呱呱掰碎之后,浇上甘谷辣子、本地醋和各家都不同的调料水,呱呱讲究越碎越好,越碎越入味,所以如果看到有人在津津有味地吃一碗黑乎乎、红彤彤,面色可疑的食物,很有可能,他吃的是呱呱。

还有然然。(音同)

这是一种用土豆淀粉慢火翻炒制作而成的本土凉食,陇东比较常见。

土豆淀粉炒熟后变得透明,但这种透明又跟蒸熟的绿豆凉粉完全不同,后者是未经世事的单纯,透明和脆弱,只要外力一碰,就会变成碎块,就会分崩离析。然然的透明显然是在火中萃取出来的韧性,看上去虽然是透明的,却是坚韧的,有力量和弹性的。

在一汪辣椒油主打的调料汁中,然然看上去温和乖顺,但只要有筷子碰上去,那人也要使出一点力气,才能从一团然然中切割下来一小块儿,放入口中,这是一种跟凉粉完全不同的糯而柔韧的口感,像糯米糕,像糯米团子。

凉汤凉果

地处西北的甘肃,能叫得上名字的汤品不多,虽然全国久负盛名的牛肉面也是汤面,但其实主打的是“就着汤吃面”。

但在热浪滚滚的夏天来临之后,西北大地上,也就地取材,产生了一些避暑的汤水。

首当其冲的是浆水。

浆水是一种发酵后微酸的汤水,内在逻辑跟广西、贵州夏天略微发酵后的“酸粉”如出一辙。

发酵产生的菌种会使汤和粉有更清爽的口感,尤其在酷暑,酸的食物,可以大大刺激味蕾。

浆水制作中有两个门槛,首先是发酵,这是制作者跟食物之间的默契,毫无道理可言,有些人制作出来的酸香可口,有些人发酵出来的就是烂菜叶子汤,当然,这也不是很稀少的物品,菜市场倒是随处可以买到餐厅发酵好的浆水,也不必亲力亲为从发酵开始。

接下来就是炝浆水了,热油泼开花椒、辣椒丝或者韭菜花,油脂的香气和植物的香气充分混合,使清寡的浆水立即生机勃勃,上面漂浮着的一朵朵油花儿,就是浆水的点睛之笔。

浆水面、浆水鱼鱼(凉粉做的漏鱼)、浆水拌汤、浆水火锅……一到夏天,人们对于浆水的需求就大大增加,甚至空口喝凉浆水,都是常见的事儿。

有些饮料店开发的浆水饮料,味道不置可否,但兰州另一种凉汤开发出来的饮料,隐隐已经有走红全国的征兆了。

甜胚子。

甜胚子是用青稞发酵而成,空口吃是甜的,又略微酸,十分酸甜可口,夏天人们一般冲入一碗凉开水,搅拌后整个汤变成乳白色,一口气喝掉酸甜的甜胚子汤,可以续水,最后吃掉青稞粒。

这原本是甘肃、青海一带一年四季的甜品和汤品,但当它和这几年风靡的奶茶相撞之后,就成了酸甜可口又健康的甜胚子奶茶,毕竟,天然食物发酵的青稞粒,再健康不过了,这个创新,是2012年左右,兰州一家奶茶店反复试验的结果。

甜胚子奶茶显然持续当红中,在社交网络上,人们对甜胚子奶茶的定位已经从兰州变成了“西北特产”,无论是陕西还是青海,游客们都热衷于找一瓶里面有甜胚子的奶茶。

而在北上广的部分奶茶店里,人们也会寻找一份来自西北的奶茶。

但大部分兰州人对此不感兴趣,他们只是在炎热的夏天,走到街边的小店里,要一碗甜胚子,冲上凉开水,满足地喝上一大口。

还有软儿梨。

这是独属于兰州的“冰淇淋”。

去年秋天的果子,黄色,皮厚而圆胖,秋天有那么多肥美多汁的水果,它入不了人的眼。

它在冰冷的冷库里挨过零下十几度的寒,挨过春天花红柳绿的春色,到了夏天,这个已经从黄色冻得心灰意冷变成通体黑色的果子,突然被人们奉若至宝。

很厚的皮经过诸多磨难,已经吹弹可破,只要随手一剥,就会跟果肉分离,原来的梨已经变成一汪酸甜的眼泪,人们在难耐的高温中喝一口冰凉的果汁,恍惚会想起去年秋天,那个憨头憨脑的梨。

杏皮水也是夏天的解暑神器。

我省各地都产杏儿。

从敦煌的李广杏到临夏的唐汪杏儿再到庆阳的曹杏,可以说陇原大地上杏林遍地,是俯首可得的一种水果。

去年成熟后被晾干的杏皮,加水加糖煮好,这是最简单版本的杏皮水,依旧是酸甜口味,“酸”是很适合夏天的一种口感,在炎热的高温中人们需要尖锐的酸来打开胃口。

这个原理跟酸梅汤如出一辙。

但它是杏皮水,是陇原大地的沟沟岔岔里的杏儿熬的汤,在陇中会宁,就有一个叫“杏儿岔”的地方。

来自本地的水果,本地的水,本地的人,据说,这叫身土不二,是食物和人之间关系的最高法则。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08-05 【知味甘肃】 1 1 甘肃日报 c265115.html 1 盛夏陇上凉食地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