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7月29日
第11版:文化

【非遗撷英】华亭曲子戏

朱克雄

华亭曲子戏是流传于我省华亭一带的一种传统戏剧,以华亭市为主,其他县(区)也有流传,因流传地域不同又称小曲子、“笑摊”“地摊子”“信子腔”等,具有元曲杂剧的历史痕迹。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华亭曲子戏起源较早,大致在宋、元时期处于清唱剧形式,后来曲子戏艺人不断吸收其他调牌、曲令、小调、民歌等音乐形式来丰富演唱内容。

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华亭曲子戏由当地群众自演自乐,始终保持着浓烈的乡土气息,曲调轻快流畅,语言风趣诙谐。在曲子戏艺人的促进和带动下,各地曲子戏班社代代相接,使这一民间艺术得到延续。

曲子戏在华亭有较强大的演出班社、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牢固的师承关系,有一定数量优秀曲子戏演唱人及编导人员。

2008年全县曲子戏文艺调演时,参赛的戏班子有20多个,每个戏班从10多人到20多人不等(包括乐队),演职人员总计不下500人。据统计,华亭市有9个乡镇,设有38个村镇戏班子,有些是家族式的。比较有名的有水联村戏班、山寨乡西街村戏班、安口镇晨光村寺柯社戏班和安丰村东街社戏班。

山寨乡西街村戏班由王建堂创立,到2008年传至第三代,传人有7人,其中4人为70后。安口镇晨光村寺柯社戏班2008年时,由其第二代传人薄德海执掌。薄德海与其妻刘桂珍带出了王安荣、何平、王彩琴等一批传承人,还将曲子戏传授给儿媳朱彩霞,如今他的小孙子也能登台表演了,可谓后继有人。安口镇安丰村东街社戏班的领头人曹文铎带的弟子大都年轻,其中有两个女弟子年龄都在35岁左右,还有个10岁的小徒弟。

华亭市积极保护这一文化遗产,对曲子戏进行了挖掘整理,出版有《华亭曲子戏研究》,收录民间优秀传统段子40出、曲调46支。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07-29 1 1 甘肃日报 c263564.html 1 【非遗撷英】华亭曲子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