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7月29日
第05版:文教

科技新政聚焦创新 合力攻关破解难题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解读

甘肃定西福州食用菌联合实验室。

旱作玉米密植增产及机械粒收技术正在加快玉米生产方式转变。

甘肃省永昌县六坝镇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园内的蔬菜大棚。本文资料图由省科技厅提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满福

为落实国家科技领域改革相关政策,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制度环境,我省制定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推出39条干货满满的科技新政,共同为破解发展难题、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

日前,省政府新闻办邀请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国资委等部门负责人,就《若干措施》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及亮点特色等向媒体进行解读。

新政“干货”有哪些?

此次新政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引导性、激励性,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平台建设、完善投入机制、促进成果转化、建立科技金融融合机制、完善科技管理和评价机制、提升创新主体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育、强化组织保障等8个部分,突出成果转化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的有机衔接。

培育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解决低水平交叉和重复建设问题。我省缺乏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创新平台分化,资源分散,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不能形成有效的创新攻坚合力,既分散了有限的创新资源,也不利于集中力量攻关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若干措施》提出培育建设重大科学装置、试验设施和国家创新基地,重组优化创新平台布局,按照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类布局整合现有各类创新平台,以期解决我省创新平台分化,资源分散,缺乏高水平创新平台的问题。

建立持续稳定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解决财政科技投入不足问题。为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入引导激励作用,《若干措施》明确了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指标,提出到2022年,省、市、县三级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分别达到2%、1.5%、0.5%以上,到2025年,分别达到2.5%、2%、1%以上。

培育企业创新群体优势,解决企业创新能力不强问题。近年来我省企业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但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能力弱,尚未形成体系化、任务型的协同创新模式。《若干措施》进一步明确依托技术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强的行业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集聚行业上下游中小企业创新要素和高校院所科研力量,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升级。对企业创新联合体“靶向扶持”,每年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形式给予不低于1000万元支持,持续支持3年。

优化科研管理,解决创新活力不足问题。针对科研经费报销难、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引留难、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若干措施》通过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放宽高校院所用人自主权、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改革试点、对国有企业重点科研团队工资总额实行单列等措施,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创新政策“关键词”

创新团队“拨投结合”。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选择优秀创新团队,探索实施先期通过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给予资金支持,在项目进展到市场认可的“里程碑”阶段进行融资,将前期的项目资金按市场价格转化为投资,参照市场化方式进行管理或退出,形成“拨投结合、先拨后投、适度收益、适时退出”支持模式。

高校院所“合同科研”。探索对高校院所实施“合同科研”绩效考评,以产学研合同产生的科技产出为重点,考评高校院所向企业提供技术的绩效,并作为决定财政科研经费支持额度的依据,促进高校院所以市场为导向、面向经济主战场开展技术研发。用省科技厅厅长张世荣的话说,要把成果写在甘肃大地上,而非仅仅放在课堂上。

国企研发“项目经理制”。国有大型企业可遴选一流领军人才担任项目经理,赋予组建研发团队、决定技术路线、支配使用经费的充分自主权。

新型研发机构“团队控股”。探索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由多个市场化运行的轻资产研究型运营公司组成,集管理、研发、转化、生产为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轻资产研究型运营公司由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地方园区、人才团队共同出资组建,采取新型研发机构小投入、持小股,地方园区大投入、持中股,人才团队低投入、持大股的“团队控股”模式。轻资产研究型运营公司由地方园区提供研发场所和设备,实现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研发收益归轻资产研究型运营公司所有,增值收益按股权分配。在这方面,江苏的经验值得甘肃借鉴。

技术研发高额奖励。激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制造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激励高校院所加强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研发,对高校院所上年度的横向经费用于科研开发活动达到1000万元以上且增速在5%以上的,按增加额的20%给予奖励,奖励额度最高达200万元。

青年人才“联合培养”。支持高校院所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以高校教授、研究所研究员和企业高级工程师为合作导师,联合培养满足新兴产业、特色主导产业需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提出“支持4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主持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开展研究工作”和“给予进站博士后每人每年不低于15万元津贴,并以省级科研项目支持进站博士后开展科学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目前我省高新技术企业仅1200余家,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有限、创新创造主力军作用较弱的问题,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成长。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补助20万元,对新认定的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给予补助5万元。对引入我省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给予100万元补助。

创新“尽职免责”。鼓励高校、院所、企业等单位负责人大胆推动创新工作。明确在项目研发中确因技术路线导致难以完成预定目标和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经费资助或风险投资未达到预期发展效果的,对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予以免责;对采取作价入股方式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已勤勉尽责、但发生投资损失的,明确主管部门不将其纳入资产增值保值考核范围。

奏好创新“交响乐”

我省科教资源相对丰富,高校是全省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职能,同时,也担负着培养和供给科研人才的重要使命。

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国珍介绍,省教育厅将突出“大团队、大项目、大平台、大成果”导向,注重应用牵引的有组织科研,实施好产业支撑计划项目、青年博士基金项目、创新基金项目、教育“揭榜挂帅”等项目,加强与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深化产教融合、科教结合的协同创新,在解决我省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开展核心关键技术共建等方面,贡献高校力量和高校智慧。支持高校培育建设重大科学装置和试验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提升高校科研基础能力。培育建设成果转移转化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加快高校科研成果、技术的转移转化。

国有企业是我省经济增长的主力军,近年来企业科技投入比例以及对科技依赖度的增加,为推动全省科技创新注入了新能量。2020年省属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达73.2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37%,金川集团、酒钢集团等重点骨干企业达到2.5%,甘肃科技集团达到4%以上。

《若干措施》对激励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有新的举措,省国资委副主任李勇说,我省提出至“十四五”末,省属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研发投入年平均增速不低于10%的明确目标,建立了研发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在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和任期责任考核书中,把研发投入、产学研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等指标纳入考核。省国资委引导省属企业加强与中科院兰州“一院三所”等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了“政府+产学研创新集群联席会议制度”,从省属企业征集重大技术需求,在甘科研院校提供最新科研成果,依托联席会议平台从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以提高科技产出。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新政中对人才的描述最为充分,关于人才的话题也最为关注。在省人社厅副厅长位志荣看来,近些年我省破除科技人才评价制度壁垒,对省内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才和从国内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不受学历、资历、台阶、论文、身份等限制,开通职称评价“绿色通道”;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职称评价体系,将科技人才开展技术成果转化、发表原创性论文、参与智库研究、标准制定、离岗创业、吸纳就业等业绩成果作为职称评价重要依据,释放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下放事业单位管理权限,为科技人才聘用放权松绑;允许高校院所突破常设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将在甘“两院”院士津贴由1万元提高到2万元,领军人才聘期考核一次性奖励标准由10万元提高到20万元等。

科研项目作为推动技术创新及应用创新的重要手段,在引导研发资源聚集、促进技术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省科技厅副厅长朱晓力介绍,此次《若干措施》中专门提出了6项措施保障科研项目的推进,包括建立科技工作会商制度,实施“拨投结合”支持机制,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和完善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等,为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搭好平台,架好梯子。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07-29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解读 1 1 甘肃日报 c263526.html 1 科技新政聚焦创新 合力攻关破解难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