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上的一个阶梯,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实践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生活成为现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上的一个阶梯,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实践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深厚的历史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华民族百姓观念中把“小康”视为美好的理想生活形态,《诗经》中就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之说。近代在救亡图存斗争中,梁启超、孙中山等提出了“天下为公”“大同”和“小康”社会的理念主张,“小康”社会被赋予鲜明的民族主义特质。但只有新中国成立后,为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和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努力下,这个目标在20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首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吹响了决战决胜的冲锋号。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面貌,完成了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的美好梦想,实现了中华民族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飞跃。
深邃的理论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小康”揭示了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全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真正贯穿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真理之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根本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目标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工作路线是群众路线。“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社会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小康社会,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这充分反映了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深刻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统一。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确立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必须符合自身发展条件和具体国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立足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全面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出了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发展阶段性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实践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成果,全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与“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统一。
深刻的现实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兑现了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承诺。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8年来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10亿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14亿多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和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显示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全主体、全区域、全方位的小康,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小康。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人民幸福的全面发展进步的小康社会,超越了中国历史上的“治世”和“盛世”。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唯有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证明其优越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标志着我们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极大增强了人们的“四个自信”,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显著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深远的世界意义。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类贫困治理实践的历史性胜利。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伟大奇迹。一个实现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消除绝对贫困的小康,一个惠及全体14亿多人口、让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的小康,不仅为世界的减贫事业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而且超越了资本主义逻辑下贫困治理的价值立场与方法路径,为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的现实范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树立了现代民族国家和平发展的光辉典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人类有史以来惠及人口最多、规模体量最大的小康社会,但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道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方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全球人类福祉和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上赢得了地位和尊重。全面坚持小康社会探索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我国创造的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展示出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生机、充满活力,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兰州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