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7月16日
第11版:融媒

【新甘肃云·融媒集萃】

奋斗的人生在黄土地上闪光

——记永登县龙泉寺镇大涝池村致富带头人唐立栋

永登县融媒体中心

今年52岁的永登县农民企业家唐立栋,整天穿梭在田间地头、驴棚圈舍,忙得不亦乐乎。谈起他在家乡的事业,他说:“既然选择了农业,不付出怎么能行?我要让奋斗的人生在黄土地上闪光。”

2011年秋天,唐立栋怀揣对家乡的热爱,放弃在外地的餐饮生意,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永登县龙泉寺镇大涝池村。

回到家乡的唐立栋,牵头成立了永登子山养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亩,带领大涝池村全村发展高原夏菜,实现了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作业。同时,他积极与省农科院、兰州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县农技中心合作,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优质青贮玉米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等多项农业实用技术,2014年高原夏菜喜获丰收,增收100余万元。

为了进一步拓宽产业带动之路,2017年,唐立栋投资500万元流转土地50亩,建成了高标准肉驴养殖场,从辽宁、山东引进肉驴300头,发展特种肉驴养殖产业。他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采取“村级土地银行(农户)+经营主体(基地)+村集体”的模式,带动农民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劳务入股等方式参与“三变”改革,实现了土地流转获租金、资金入股分红金、基地务工挣薪金,促进山区8个村农民人均增收827元。

近年来,合作社通过与省市科研院所合作,参与开展了饲草种植加工和肉驴健康养殖方面的科研项目。同时,结合自身种草养驴的实际,申报了草畜一体化发展相关科研项目,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也提升了合作社的科技水平。

唐立栋带领全村群众积极探索种、养、加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不断延长饲草玉米种植、加工、肉驴养殖、有机肥生产的循环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目前,合作社不断扩大养殖规模,通过集中代养、订单养殖等多种方式,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同时,着力打造肉驴繁殖、育肥、加工、保鲜、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做大做强肉驴产业。

在唐立栋的示范带动下,目前大涝池村全村饲草玉米种植面积达5000亩,辐射东山片各村达1万余亩,年产饲草玉米7.5万吨,饲草供应链延伸至兰州、白银等省内地区和青海省部分地区。发展肉驴规模2000头,年出栏500头,驴肉、驴皮、驴奶销往全国各地。

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唐立栋坚持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己任,依托饲草、肉驴产业,吸纳大涝池村及周边7个村的28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按照6%的比例进行分红,8个村集体经济增收17.1万元,实现了产业旺、村增收。

“在大涝池村、龙泉寺镇乃至更宽广的天地里,有一批立志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优秀农民企业家。我要与广大优秀农民企业家一起,争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践行者’‘急先锋’,为广大农民谋出路、增收入,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唐立栋说。 (王立命)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07-16 ——记永登县龙泉寺镇大涝池村致富带头人唐立栋 【新甘肃云·融媒集萃】 1 1 甘肃日报 c260225.html 1 奋斗的人生在黄土地上闪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