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7月12日
第08版:综合

陇上田园风光美 高原夏菜千里香

——央视《走进乡村看小康》特别节目走进临泽、榆中

(接1版)同时,由于耕地田块变大,方便大型机械作业,提高了种植效率。当地还组织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当地农民变身产业工人,足不出村,就可以就近通过打工增加收入。小小的西兰花变成了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金花花”,去年,这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1.7万元。

另外,循环农业在临泽当地发展得风生水起。以西兰花为例,西兰花采摘后剩余的大量菜叶,被称作尾菜,大量的尾菜被村民用于养殖肉牛肉羊,养殖产生的大量动物粪便又和尾菜、玉米秸秆等被加工成有机肥料,反哺土地,从而形成有机高效的生态农业。

“临泽的自然条件优越,这里出产的高原夏菜品质很好,近年来也有了较大的名气,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这里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我觉得这是一个通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甘肃记者站记者安文剑说。

榆中:高原夏菜增收致富

跟随央视的镜头,又来到兰州市榆中县,俯瞰榆中县万亩优质高原夏菜种植基地,碧绿的庄稼一望无际,层层梯田错落有致。

这里海拔高,光照充足,夏季温差大,构成了蔬菜种植种类梯次变化。眼下,这里的菜花、西兰花、红笋分批成熟,夏天阳光灿烂,蔬菜长势喜人。

镜头里,村民们齐上阵,或在田间采摘收获,或在车间分拣包装,每户每天可以采摘高原夏菜一吨左右。经过二十多年的培育打造,榆中县的高原夏菜产业已经形成了规模。目前,全县种植的外销蔬菜有200多个品种,年外销蔬菜超过70万吨。产业发展得好,也就意味着当地农民有更高的收入。

采访时,榆中县高崖镇新窑坡村村民王鹏正忙着将自家种植的一个个新鲜饱满的菜花包装装车。“我今年才学种菜,过去都是种植玉米、小麦。”当被问到为什么改种高原夏菜时,王鹏说:“高原夏菜价格好,产值高,今年收入实现翻倍应该没问题。”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07-12 ——央视《走进乡村看小康》特别节目走进临泽、榆中 1 1 甘肃日报 c259240.html 1 陇上田园风光美 高原夏菜千里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