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月,公私合营新兰被服厂职工欢庆新厂建成场景。
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到1965年,原定的调整任务胜利完成,各个经济部门在新基础上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国民经济呈现新的面貌。从1957年到1966年经过十年建设,甘肃的发展跨上一个新台阶。1966年,全省经济社会主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24.2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4元;财政收入4.3748亿元,财政支出4.4664亿元;人口总数1392.97万人。
行进中的原油专列。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四次代表大会于1964年8月10日至15日在兰州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430人。汪锋代表中共甘肃省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出由49名委员、20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共甘肃省第四届委员会;选举出由25名委员组成的中共甘肃省监察委员会。中共甘肃省四届一次全委会选出中共甘肃省委常委17人;选举汪锋为省委第一书记,裴孟飞、高健君、王世泰、陈曾固、胡继宗、李友九为省委书记处书记。
高台县沿山地区社员群众向穷山恶水开战,治山治水,建造梯田,确保山区粮食增产。
1950年,设立天祝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为天祝藏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县的地区。图为天祝藏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自1949 年10月以来,甘肃共设立2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21个民族县(市)和34个民族乡(镇)。在全省回、藏、东乡、保安、撒拉、裕固、蒙古、哈萨克等8个民族聚居区实行了区域自治。党的民族政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各族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省呈现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面貌。
1950年8月,全国第一所高等民族学府——西北民族学院在兰州成立。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甘肃各级党组织率领全省人民顺利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全省确立起来。党的八大提出了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方针后,甘肃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各项建设事业取得基础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