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6月03日
第10版:健康

【寻医问药】

治疗失眠为何会用抗抑郁药

张卫华

不少失眠患者,特别是持续3个月以上的慢性失眠患者,为改善睡眠来医院就诊,等拿到医生开的处方药时,发现药物说明书写的是治疗抑郁、焦虑的药。有些患者很不解,我就是睡不好觉,没有抑郁、焦虑,怎么给我开这种药?说明书上写着这么多副反应,谁还敢吃?甚至会担心医生是不是误诊了自己的病?

那么,为什么治疗失眠会用到治疗抑郁、焦虑的药呢?

失眠首先是一个症状或者说综合征。失眠背后的疾病定性比较复杂。例如,它是多种精神疾病常见的症状,也是很多睡眠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在一些身体疾病的某一个时间段,也会出现失眠。疾病诊断序列中,只有排除失眠不是精神疾病、睡眠疾病等病的症状后,才会考虑所谓单纯失眠症的诊断。

在各种抑郁、焦虑性疾病的诊断标准中,失眠症状都位列其中。单纯失眠症的患者也常见有焦虑、抑郁情绪。他们的焦虑、抑郁症状可能没有严重到诊断为焦虑抑郁症的程度,但仍然需要通过对症处理才能缓解,包括药物治疗。

一项研究发现,在专门为失眠而就诊,希望改善睡眠的患者中,导致他们痛苦、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不是入睡慢、睡得少这些失眠表现,而是同时存在的抑郁、焦虑情绪,其中抑郁的影响更严重,而焦虑则更多见。

治疗抑郁、焦虑的药物都是处方药,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抗抑郁药的常见不良反应,多在身体能忍受、承受的范围内,可以先坚持服药观察几天。一般坚持2-4天,这些反应会逐渐减轻。较重的不良反应极少见,甚至罕见,而且难以做到服药前预测。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后,如果身体不能“忍受”“承受”,或者坚持服药的几天里不良反应逐渐加重,就要停药观察;如果不良反应较重但同时疗效显现,比如睡眠明显改善、烦躁减轻,可以将剂量减半服用。

药物需要吃多久?抑郁、焦虑药物治疗的持续时间,没有适合所有患者的统一标准。原则上要视病情治疗需要兼顾其他因素进行个体化制订。如果是第一次使用药物,特别治疗及时,治疗过程顺利,病情得到效果满意的控制,自觉心理活动和工作、学习、生活状态恢复正常,这样的病人在恢复正常状态后,继续治疗3个月左右,就可以逐渐减量、停药。在这种情况下,从第一次服药到完全停药,常见的时间范围是5-8个月。换言之,规范的抑郁焦虑药物治疗的疗程在5个月左右。

有部分人的病情表现复杂,如慢性失眠多年,或者既往出现过两次以上复发,特别是在停药后半年内就出现复发者,在药物治疗疗效满意同时没有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的前提下,原则上应维持药物治疗,坚持定期复诊。在病情持续稳定两年后,复诊的周期可以适当延长至每年1-2次。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要坚持定期到医院复诊,配合医生对药物适用性进行动态评估,以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第一次复诊,一般在治疗后1-2周,此后可以每4周一次。病情出现明显变化时要提前复诊。病情逐渐好转,并且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复诊间隔可延长,但一般不宜超过12周。

2021-06-03 【寻医问药】 1 1 甘肃日报 c253861.html 1 治疗失眠为何会用抗抑郁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