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6月03日
第04版:红船领航 初心不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武威篇

砥砺初心使命 汲取奋进力量

——武威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走笔

古浪县绿洲小城镇技能培训学校,贫困户学员在学习厨艺。

武威市公安干警暖心护学岗。

武威十八中红色文艺节目展演。

古浪县富民新村村貌。

古浪县富民新村:编织新的致富梦

“胸前戴党徽,心里装群众,脑子想实事。”日前,古浪县富民新村党总支部书记张延堂在第一堂村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上通俗易懂的讲述,获得了阵阵掌声。

群雁高飞头雁领。近年来,富民新村“两委”干部锤炼过硬的作风、过强的本领,当好“领头雁”,形成良好的表率和示范效应,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个原先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落后的移民新村,于2020年整村脱贫出列,实现了美丽“蝶变”。这可喜变化的背后,党总支部和党员起到了关键作用。

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富民新村细化办实事清单,确定了继续发展特色产业,请专家、寻外援、聚合力、谋发展,夯实群众致富基础的路子。今年计划新建养殖暖棚200座,增加养殖肉羊5000只,羊存栏3.5万只,牛存栏2000头;做好422座日光温室春季蔬菜的销售工作;200亩云朵玫瑰的补栽工作已经完成,浇水、施肥等管护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搬下山后,来自古浪县南部山区的移民群众在黄花滩茫茫戈壁开辟新家园,用苦干实干写下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时代答卷。

“共产党的承诺实打实。”最近,富民新村村民李应川迎来了两件人生大事。

第一件事,今年年初,李应川将自家的羊养殖规模扩大到200多只,谋划已久的养殖合作社初现雏形。

第二件事,5月21日,在富民新村党总支会议上,李应川正式从入党积极分子转为预备党员。“别看老汉我60多岁了,正是大展手脚为群众服务的好时候。”李应川打算,今年趁着扩大养殖规模的机会,抓紧落实养殖合作社场地建设,当个“领头羊”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奋战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的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艰苦创业,戈壁变沃土。“我们从党的百年非凡历程中汲取坚守初心使命的‘营养剂’‘原动力’,对如何干好工作、如何服务群众,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富民新村党总支干部祁芝红说。

初夏时分的富民新村,处处绿意盎然。笔直道路贯通全村,崭新院落整齐划一,日光温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这里将继续编织新的梦想。

民勤县:件件实事暖民心

办实事,暖人心;学党史,强党性;听民意,解民忧……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民勤县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着力点贯穿始终,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科技助农跑出“加速度”

“西红柿落架一定要轻拿轻放,注意加强水肥管理,为二茬做准备。”在东坝镇上截村的日光温室示范点上,一排排西红柿秧苗已经延伸至钢丝顶部,高级农艺师詹军华正在给种植户讲解西红柿落蔓技术要领。

农忙时节,民勤县农业部门邀请技术专家、派出科技服务队,积极开展“科技下乡”“科技赶大集”等活动。为企业、农民“量身定制”科技培训套餐,到产业大棚、田间地头开展现场培训指导,争当新科技新技术的应用者和推广者,为2021年播下“科技之种”。

在收成镇泗湖村新建的连体拱棚基地上,产业工人正在忙着组装连体拱棚。2020年上半年,泗湖村率先引进连体拱棚进行蜜瓜试验示范,44座大棚实现了产量12.5万公斤的骄人成绩,为全县蜜瓜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样板。

“亩均收入1.6万,纯利润达到了35万元以上。今年又扩建了110亩地。”泗湖村蜜瓜种植大户唐延斌的眼里满是丰收的希望。

随着新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今年以来,民勤县选派科技特派员120名、农技人员238名,主推蜜瓜连体拱棚栽培模式、人参果露地架式栽培模式等10项新技术,试验农作物新品种30个,示范推广主推品种20个以上。科技助农的常态化,夯实了乡村发展的“硬”基础。

小区改造按下“快进键”

“党的政策真是太好啦。”看着修旧如新的住宅楼,民勤县人民医院家属院居民黄秀兰赞不绝口:“现在楼外墙加了保温层,冬天家里非常暖和,后续小区环境也会改善,真正给我们办了件好事。”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为了确保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民勤县住建局及各老旧小区物业工作人员通过走访住户、广泛听取意见、成立群众监督小组等方式,将居民的合理诉求纳入改造工程规划中,探索出“一建四改五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办法,使原来的“脏、堵、乱、丑、暗”蜕变为“净、畅、绿、美、亮”,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据了解,今年,民勤县计划实施改造小区23个,住宅楼41栋,惠及居民1368户。

便民服务挂好“升级挡”

“以前来回得跑好几个部门,手续多、时间长,现在一次性就能办理,确实方便多了。”民勤县惠农公司业务人员王承英来到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资产抵押登记业务。与以往不同的是,原来需要到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等众多窗口才能办理的业务,如今在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一个窗口就能办完。

“全程电子化网上登记,只要提交资料齐全,当天就能领到营业执照,不用多跑路。”同样夸赞政务服务办事便捷、服务周到的还有民勤县华东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陶翠英。从事营业执照代办10年,自从实行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办理执照以后,只要完成实名认证,原来3至5个工作日才能办理完毕的业务,现在随时随地都可以在手机上操作,当天就能领到营业执照。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民勤县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激发不懈奋斗的信心和动力,展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作风。民勤县政务服务中心持续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减环节、压时限,最大限度地优化整合审批流程和手续,将原来设立的9个服务区进一步整合为医疗保障、不动产交易登记、项目审批、社会保障、住房公积金、商事登记、社会事务等7个服务区。凡属同一类服务事项的全部统一整合到相应服务区综合受理,即办事项窗口即时办理,承诺事项一窗综合受理、后台分部门协同办理,实现“部门内多跑腿,群众少跑腿”。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立政务服务运行平台,将全县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运行平台,实行网上办理。

凉州区:办实办好群众“急难愁盼”事

一颗“反诈蛋”,让凉州区韩佐镇派出所走红网络。该派出所民警在鸡蛋上印制防诈骗警示标语,让群众在做饭的同时学习防诈骗知识。宣传对象精准对标,被动宣传转向主动宣传,实实在在为民办实事。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凉州区精准对接需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广大党员结合行业单位实际,主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切实让全区广大群众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有诺必践,承诺必办。组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心连心”专项服务小组,开展“上门受理、送证进村”服务活动17场次,受理群众申请1369件,审核办证1227件。“你点我检”“计量惠民”等“十五项行动”构筑起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市场安全屏障。扎实推进农村供水水源保障工程、河湖长制落实等8个民生项目,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为民服务成果。聚焦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惠民殡葬服务等民政领域群众“急难愁盼”的热点难点问题,扎实开展8项具有民政特色的为民实践行动。采取流动党员网上学、在家党员集中学、老党员送学上门、“流动党史馆”、党史“码”上看等多种方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目前,凉州区各级、各单位建立办实事清单106个,制定办实事项目664个,已办结86个。

我为爷爷读党史

近日,天祝县天堂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书香天祝行动,在全镇开展“我为爷爷读党史”主题活动。针对60岁以上党员、因病因残党员、离退休党员、农牧村老党员等学习不便的实际,各党支部组织4至9年级学生与老党员结对,利用周末、节假日或晚上空闲时间到自己爷爷、奶奶或邻居爷爷、奶奶身边,为他们通读《中国共产党简史》,让党史学习教育延伸到基层每名党员,让基层党员一个不落地重温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

“今天,娃娃给我们念书听。娃娃们还知道的比我们多,好像孙娃给爷爷上了一课一样。”

“今天孙娃们的讲课,有吸引力,声音也清晰。平时我们想学习,视力不行。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重温了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强学习。”天祝县天堂镇朱岔村王世寿、李成鹏等几位老党员你一言我一语地由衷赞叹道。

活动中,孩子们为老党员逐字逐句读党史,使老党员们学习更加方便、更有成效。老党员也为孩子们讲述先辈先烈的英雄事迹、亲身经历过的苦难岁月和翻天覆地的时代变迁,引导青少年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珍惜幸福生活,使学生们收获了书本上和学校里学不到的宝贵知识。

在天祝县天堂镇朱岔村老党员王才旦家,孙女王玉萍一有时间就和爷爷奶奶一起学习党史,听爷爷讲老革命的故事。一来一往、一字一句间感受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王玉萍说:“我很喜欢给爷爷奶奶讲一些党史故事,我也深刻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发奋读书,报效祖国。”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天堂镇组织开展“学党史话振兴、我为家乡谋发展”主题活动。通过重温入党誓词、结合党史故事谈感悟、谈思考,围绕乡村振兴明思路、谈打算、提建议,在乡村振兴的阵地上践行初心使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武威第十八中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声有色

武威第十八中学前身是甘凉道立师范学校,迄今已有106年的历史。1923年,张一悟来到师范学校担任教务主任兼国文、历史教员。他向青年学生传播进步思想,学校日渐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

近年来,武威第十八中学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完善教学理念,如今已是武威地区艺术特色教学的“领头羊”。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武威第十八中学坚持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双结合,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多措并举。充分发挥鲜明艺术办学特色和雄厚的艺术实力,通过“党史+”的方式广泛开展艺术创作,把党史知识“讲”起来、“绘”起来、“舞”起来、“活”起来,让广大师生在学习中增强对党的历史的认知。

在教学楼里,高二(5)班正在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题班会;另一间教室里,书法特长的学生正用不同字体书写“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操场上,师生们正在排练大型舞蹈《春海》和大型合唱节目《从七月开始》。在校史馆中,学生大使刘烨正为同学们讲身边榜样:甘肃最早的共产党员、武威师范学校(十八中前身)国文历史教员——张一悟的生平事迹。

近期,武威第十八中学在全校开展以思政课教师为主体的“讲好百年党史,上好大思政课”全校优质思政课例评选活动,结合高考研讨、时政学习等,让思政课堂进一步鲜活起来。充分利用学校鲜明艺术办学特色,创作具有本地特色,特别是武威涌现出的英雄事迹、宝贵经验、伟大精神和历史遗迹等为重要选题和主要素材的美术作品,筹划开展“绘党史跟党走念党恩”美术书法作品展。同时,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讲党史”活动,对全校2600余名师生进行学习教育。

丰富多彩的课堂成为党史学习教育最鲜活的载体。高中思政课教师陈烨感触很深:“我要时刻不忘身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初心和使命,在教育教学中有效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带领学生知党史、念党恩、跟党走。”

武威第十八中学校长祁子烈表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规定动作到点到位,自选动作特色鲜明,多措并举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引导广大党员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校高度重视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鲜明艺术特色办学优势,向青少年一代讲好“过去的故事”,厚植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怀,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版文:甘曜毓 王瑾 董丽俊 孙文娟

2021-06-03 ——武威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走笔 1 1 甘肃日报 c253830.html 1 砥砺初心使命 汲取奋进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