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6月01日
第11版:阅读

【滴水藏海】

业成于“识”

郑殿兴

想干一番大事业者,大有人在。然而,怎样才能得偿所愿呢?以笔者的经验观之,古往今来,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都指向了一点:事业有成,成于识。

“识”,意为识见、卓见,也为判断、决断,或为理论、理念……众多“识”之和,乃成“识”之整体。

“识理”,是“识”之首。此之“理”,因人因事制宜,包罗万象很有些深广。如国家治理之“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之理。为啥?因“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李世民深谙此理,带来大唐盛世;秦始皇对此不屑,二世而亡了。

“识己”,是“识”之要。知己之长、知己之短,该冒尖时敢冒尖,该亮相时勇亮相。“毛遂自荐”,可谓“识己”范例。“曹刿论战”“冯谖弹铗”,亦属“识己”的不凡表现。反面的例子也不少。如不听指挥、不听劝阻,一味逞能的马谡。

“识人”,也为“识”之一。刘备“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最终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识人”之正反经验,在齐桓公身上表现最全面:早年不计前嫌,重用管仲,很快成为“春秋五霸”,晚年昏聩重用竖刁等奸佞,被圈在宫中,活活饿死。

“识理”“识己”“识人”,生活实践中多是复合立体显现的。比如刘邦,云“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继而,刘邦知人善任,国家元气渐渐恢复。比较之下,项羽这方面的修为见识远不及他,连“亚父”范增都被撵走了,最终沦为末路,只能“霸王别姬”。

话说到这儿,或许有人已经要紧皱眉头了:怎么总以古人为例?那好,就以现当代人物为例说说吧。当年,华罗庚著文质疑某数学家论文之错——“识己”的大胆表现,引来熊庆来的“识人”,将之调进清华园,从此迈入学术生涯的快车道;与华罗庚同样的故事,在陈景润身上重演——他写信给华罗庚,告其《堆叠素数论》有误,引来了华罗庚“识人”,将其调进中科院数学所,最终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做出重大贡献。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是异彩纷呈的年代,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年代。不走寻常路的北大学子陆步轩、跨越“人生实苦”的清华男生魏祥,再到祝愿“每个人的努力终有所成”的中科院博士黄国平,也都证明:业成于“识”。

(摘自《北京日报》2021年4月27日)

2021-06-01 【滴水藏海】 1 1 甘肃日报 c253466.html 1 业成于“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