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5月31日
第01版:要闻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小康在基层】

绿富同兴的“紫金花城”

——金昌市全面小康建设工作综述

开栏的话:

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所向和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陇原儿女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不懈追求,也是基层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的生动实践。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梦圆。在我们即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之际,本报开设“小康在基层”专栏,带您走进陇原深处,多角度多侧面感受基层群众的小康生活,品读他们鲜活可感的小康故事,聆听全省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谱写的圆梦乐章。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晓玲

“现在住的是砖瓦房,喝的是自来水,呼吸的是新鲜空气,幸福指数很高。”

“在家门口打工,一年也能挣个十来万(元),生活很幸福。”

“村子美了,来的人多了,我们靠旅游也收入不少。”

……

因产业兴旺而富,因生态文明而美。近日,记者走进金昌,聆听这方热土演绎出的小康故事,感受金昌人在绿富同兴的小康路上奔涌出的奋斗精神。

扶贫圆了小康梦

“希望我养的鸡都能卖出去!”“希望孩子找到好工作!”“希望日子越来越红火!”……这是永昌县南坝乡何家湾村村民梦想墙上的内容。

一个个朴素的梦想,表达着祁连山北麓浅山区村民们的美好愿望。

近两年,为激发村民发展产业积极性,何家湾村以发展“五小产业”为依托,广泛征集村民心愿,做成了村民梦想墙。

“我们征集到的梦想,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期盼,看起来很小,但对他们来说都是大事。”何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张泽霞说。

距离村民梦想墙不远处,是一座座崭新的“公建民房”。院墙上,一幅幅色彩缤纷的丰收图、风景图与村民梦想墙遥相呼应,与整洁的乡村环境融为一体。

这是何家湾村为解决“五保户”、残疾人及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住房问题,采取“公建民住、产权归村、循环使用、互助服务”的模式,建设的一处30套42平方米的小户型农家院落。目前,已入住24户。

“风景宜人、环境宜居、农家宜游”,是何家湾村的建设目标。村里还建成了便民服务中心、乡村大舞台和文化健身广场,并在荒滩上种花草和经济林果,搞起了田园综合体。

一座座红瓦白墙、宽敞明亮的农宅拔地而起,道路硬化了,自来水通到家,村道上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种植了绿化景观林。

“希望有更多游客到何家湾打卡。”张泽霞说,这是何家湾村村民的集体梦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脱贫攻坚,这是一个最大的短板,也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金昌市虽然经济相对较好,但也存在“插花式贫困”。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际,为了让更多贫困人口像何家湾村村民一样圆梦小康,金昌市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鼓作气、尽锐出战。

目前,全市2013年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3712户11608人已全部脱贫,1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插花型”贫困县——永昌县成功摘帽。

绿水青山蕴福祉

夏日,环绕金昌市区东北西部、总长近26公里的防护林带绿意盎然。驱车驶过,一排排新疆杨、刺柏高高耸立,一片片国槐、旱柳在林中交错互织。(转3版)

2021-05-31 ——金昌市全面小康建设工作综述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小康在基层】 1 1 甘肃日报 c253186.html 1 绿富同兴的“紫金花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