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5月25日
第11版:阅读

【滴水藏海】在万物中打捞传统色

郭浩

中国人的色彩愉悦,可以从四个方面去概括:精致、微妙;诗意、曼妙;贵气、隽妙;文质、善妙。

所谓精致、微妙,讲的是细腻之美。“玄”是传统色的基本色,它讲的是一天的开始、太阳将要从地平线出来的时刻,天空呈现出黑中透红的颜色。古人记录的就是这一刹那的天色。与“玄”相对的颜色叫“纁”,它是一天的结束、太阳刚刚落下地平线的时刻,天边折射出的红黄交织的余光。玄和纁成了传统色的重要角色,并用以表达对天地的敬畏之心。

所谓诗意、曼妙,讲的是修辞之美。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东坡和他的朋友们在船上宴饮后宿下,诗人起得早,他看到江上微明的天空,蓝蒙蒙透点白的颜色,在诗人的笔下就叫“东方既白”。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诗人站在夕阳的山前,水雾烟、余晖光凝固在一起,给山罩上一层薄紫色,他怦然心动,落笔而成“暮山紫”。到底是真实的颜色,还是诗人的想象,这是中国文字中独有的诗意和曼妙而呈现的动人之处。

所谓贵气、隽妙,讲的是丰饶之美。“隽”的字义是“鸟肉肥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传统色彩提供了肥美土壤,贵气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明代宫廷的内织染局在春天染出一种“新色”,宦官刘若愚在《酌中志》里说这种颜色像海上的霞光“似白而微红”,所以叫“海天霞”。穿“海天霞”的里衣,要在外面罩上“天青竹绿”的罗衫,这种好看的红绿配是“瑟瑟波纹衬海霞”。传统色的这种讲究,是从文化里打捞出来的贵气,带着历史的悠长韵味。

文质、善妙,讲的是通达之美。“文质”来自“文质彬彬”,性情压制了修养就失去约束,修养压制了性情就不接地气,性情和修养达到了平衡,就有君子的尽善尽美。林檎是中国古汉语,林子里的野苹果会吸引禽鸟来啄食,这就有了“林檎”;来啄食的禽鸟吸引了来捕鸟的人,林子里的禽鸟被擒获,这就转成了“林擒”。徐干《七喻》里说,“白逾委毒,赤过擒丹”,瘦肉的颜色像擒丹。“檎丹(擒丹)”就是野生红苹果的颜色。这个说法透着文质彬彬,性情通自然,修养有知识,才能说出这样优雅的词语。

(摘自《新华日报》2021年4月16日)

2021-05-25 1 1 甘肃日报 c252110.html 1 【滴水藏海】在万物中打捞传统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