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有个王村镇,王村镇有个朱家涧,抬头是山,低头是山,曾是全县最后两个未脱贫的深度贫困村之一。如今,搬下山的朱家涧村民已开启全新生活。
夏河县有个曲奥乡,曲奥乡有个香告村,曾经“喝水靠山泉,运输靠马驮”。如今不仅贫困户全部脱贫,村子还成了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康乐县有个五户乡,五户乡有个吓窑村,以前村里有个啥事都“推不动”。如今不仅村容村貌大变样,还成了远近闻名的中药材村。
……
一个个贫困户脱了贫、一个个小村庄变了样,变化背后是磅礴的党建力量做支撑。
建强战斗堡垒 夯实组织保障
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干部年龄老化、班子不健全、制度不落实、管理不规范、活动无场所……一段时间以来,我省部分农村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力的发挥。
建强村党支部,是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
全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刀刃向内的勇气、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形成了以标准化促全面规范、以“四抓两整治”促重点提升的工作格局,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
2018年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党支部建设标准化,2019年开发建成“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目前,全省农村党员注册使用率达96.9%,农村党支部使用率达到了99.8%,农村党支部支委会召开率由55.6%提高到100%、主题党日由47.1%提高到100%、党小组会由24.1%提高到98.6%。
组织生活得以规范,基层党组织得到加强,变化逐渐显现。
泾川县王村镇朱家涧村,新一届村党支部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同步跟进到哪里”,在3个产业合作社分别设立了党小组,将全村30名农村党员根据产业特长分别编入各党小组,带动群众大力发展富民产业。
甘南州夏河县曲奥乡香告村,按照“围绕发展抓组织,围绕产业抓班子,围绕致富抓党建”的思路,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带领群众兴办藏家乐,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临夏州康乐县五户乡吓窑村党支部书记侯文平说,我们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创建合作社,吸纳本村贫困户为社员,人均月增收800多元,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抓实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防止出现“断头路”,甘肃聚焦基层党组织基础工作、基本制度、基本能力建设,以农村为重点,提出并全面推进“四抓两整治”措施,对各领域基层党建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提升。
抓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修订完善《甘肃省村级干部管理办法》,调整优化村党组织书记2523名,公开选聘4041名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91.2%。
抓村党组织阵地建设——
用好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这个实体阵地,2019年以来,全省统筹资金6.24亿元,新建(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2265个,在所有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便民服务站点,实行乡村干部混合编组坐班服务和全程代理服务。
抓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
指导各地重点围绕实行“一肩挑”的村以县为单位严格落实村党组织议事决策、“四议两公开”和党务、村务公开等制度,防止出现个人专断问题发生;建立并落实县级组织部门每月统计分析、每季度调度指导制度,村级党组织主题党日、“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得到落实。
抓基层基础保障工作——
连续两年提高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标准,目前村干部年基本报酬已提高到3万元,“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的年基本报酬达到4.5万元,村级办公经费提高到5万元;2018年以来,整合资金16.55亿元,扶持1648个村发展集体经济,目前全省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占42.9%。
持续整治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按照不设比例、不定指标、应整尽整的原则排摸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020年排摸整顿了1241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2020年,我省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后,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下降到38.4岁、高中及以上学历提高到98.2%;社区党组织书记年龄下降到3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提高到97.4%。
一个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面貌得以彻底改变,一个个富有战斗力、凝聚力的战斗堡垒屹立在千里陇原,为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集聚人才力量 强化才智支撑
人才聚,事业兴。
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甘肃建立完善人才助力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加大重点人才项目向脱贫攻坚领域倾斜支持力度,实施精准扶贫干部人才支持计划,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健康扶贫和东西部扶贫协作人才交流等,为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从项目倾斜上下功夫,成为促进贫困地区集聚紧缺人才的关键一招。
2017年以来,我省累计投入省级重点人才项目资金2.55亿元,扶持475个省级重点人才项目,其中涉及脱贫攻坚的就有326个。
通过项目带动,有效提升了贫困县乡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种植养殖大户和贫困户的农业技术应用和推广能力,扶持了农村产业发展,有效助推了群众脱贫致富。
如何吸引人才、聚集人才,更好发挥人才的作用,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因素。
定西组织开展了“双百四联”活动,即选派百名农业科技专家,每年至少利用100天时间,深入脱贫一线开展联基地、联项目、联协会、联农户,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多亏了魏站长的技术指导和扶持,我的农场才能有现在的规模。”握着定西市植保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魏周全的手,通渭县爱红农场当家人孙爱红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孙爱红是通渭县襄南乡东坪村孙家坪社农民。2013年他流转土地300多亩,成立了通渭县爱红农场,决心要在干旱贫瘠的土地上种出高产玉米。可当时的他一没技术、二没种子,怎么办?
知道他的困难后,“双百四联”通渭县服务专家魏周全和通渭县农技中心的高级农艺师董禄信带来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和优质玉米种子,从此先玉335、高玉811、福地201、郑单958等高产质优的玉米新品种在爱红农场扎下了根。
“我们真的是靠玉米好品种和一张地膜翻身了!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的优质玉米,旱不垮,病不倒,收入稳定,最适合这里干旱的天气。”孙爱红说,在专家指导下,他已流转4个村农户的土地1050亩。
(转T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