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怎样的深情?跨越了时间。
这是怎样的协作?跨越了山川。
早在1996年,天津市就开始对口支援我省定西、陇南、天水等3市的13个县,拉开了东部省市对我省对口帮扶的序幕。
2010年,厦门市对口帮扶临夏州。
2016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在银川召开后,新增福州市帮扶定西市7个县区,青岛市帮扶陇南市9个县区,天津市对甘肃的扶贫协作范围扩大至7市州34个贫困县。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东部四市39个县区与甘肃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全覆盖建立了携手奔小康结对关系。中央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共36个单位定点帮扶我省4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面对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主动上门对接,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作用,统筹安排省内外各类帮扶资源,凝聚起了强大的攻坚合力。
天津、福州、青岛、厦门等东部发达城市,36个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及一批批社会力量,带着真心,跨过千山万水,与甘肃牵手扶贫协作,助力陇原大地脱贫进程插上腾飞的“翅膀”。
跨越千山万水 奉献一片赤诚
如今,定西市安定区南山的山头更绿了。
谁能想到,这片曾经干旱缺水、“鸟都不搭窝”的秃山头,长满了林木,不仅成了城里人周末休闲观光的旅游景区,更成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依靠。
南山这片林由福州团队引领、福州技术支撑,大伙儿叫它“福州林”。
从一棵树到万亩林,东西部扶贫协作,让相隔2000公里的榕定两地走得更近。
“山是和尚头,地是农家愁。”安定区凤翔镇李家岔村村民邢国权说,从记事起,这里就一直是荒山,别说像样的树,就是草也没多少。
西北风吹过,黄土漫天。邢国权一家人守着20亩山地看天吃饭“混肚子”。前些年,妻子不幸因车祸失去劳动能力,加上两个孩子上学,老邢家的光景越来越差,戴上了贫困帽子。
懂事的女儿为了弟弟能完成学业,去饭馆打工赚钱。老邢年纪大了,干了半辈子的建筑工,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活儿干,只能看着日头干着急。
脱贫攻坚开始后,越来越多的好消息在村子里传开。
“退耕还林种上树,一亩地能补助1200元。”邢国权第一次听别人说要在这里种树,脑子有点转不过弯:“一亩地认认真真种一年都挣不了1000元。更何况要在这片寸草不生的大山上种树?”
老邢的疑惑不是没有依据。安定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蒸发量却超过1500毫米。
生态环境脆弱是导致定西市深度贫困的主要成因之一,也是定西脱贫攻坚长远发展无法绕过、必须解决的难题。
对口帮扶的福州市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既有种树经验,也有种树技术。
精准帮扶有了突破口,福州定西两地的思路不谋而合,决定在山地连片、生态薄弱的安定区南山,共同探索一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林)扶贫”模式,立足于长期改善生态环境,以治理水土流失为切入点,在植树造林的同时进行产业扶贫。
从第一棵树栽下去,已经过去了3年多。当年1米高的云杉苗如今已经长得一人多高,不仅长得快,成活率还高达98%。
“福州林”不仅种出好风景,还为贫困群众种出“致富果”。
“福州林”一至四期项目建设中,退耕还林补助惠及11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1633元;带动9户贫困户育苗21亩,每亩增收1655元;共吸纳390户贫困户参与造林务工,户均收入3280元;向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公益性护林员岗位,户均增收8000元。
清风徐来,东部地区的先进理念技术、产业、资本等优势资源像“福州林”一样,在陇原大地生根发芽。
2016年7月,天津市河东区妇联调研员高燕梅接到通知,作为援甘干部来到甘南草原。
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平均海拔3000米。这里医疗人才匮乏,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仅占7%,医疗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甘肃省唯一没有三级医院的地区。
初到甘南草原,高燕梅一边适应高海拔地区的气候,一边马不停蹄地下乡调研。
脱贫攻坚重任在身,高燕梅不想浪费一分钟时间。“我得想办法让更多患者得到救治。”针对甘南州医疗卫生现状,高燕梅坚持以人才扶智带动医疗扶贫,积极探索健康扶贫的有效模式。
在她的协调下,天津市卫计委提出了“组团式”+“院包科”的帮扶办法。在这个基础上,她又提出选派天津专家奔赴甘南州为藏族群众进行全面体检。
(转T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