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5月19日
第09版:影视

【影评】

《绝密使命》:赤胆忠诚的英雄赞歌

易 凯

电视剧《绝密使命》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后,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作品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隐秘故事,讴歌了交通线上无名英雄们坚守信仰、勇于献身的赤胆忠诚。该剧是“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活动”重点剧目,是一次将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融合、讲好党史故事的有益探索。

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伟大的史诗,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不竭的创作源泉。“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隐蔽战线斗争是党史重要组成部分。《绝密使命》聚焦鲜为人知的中央红色交通线。这条串联起“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长汀—瑞金”的交通线,曾向中央苏区运送6000多担物资,护送200多位重要人员,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该剧深入挖掘共产党人坚定信仰的动力来源,为学习党史提供了新鲜生动的影像教材。一位观众感叹道,“此剧很亲切、很感动,建议这样的革命故事一定要多说、要抓紧说,才不会被埋没掉”。

潜心讲好革命故事,用心提升艺术品质。主创团队秉持正确历史观,做到“小切口,大主题;小人物,大事件”。在人物塑造上,实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作品根据现实中地下交通员原型,塑造出潘雨青、邹叔宝、赖寿章、丘老八子等典型人物,他们性格鲜明、血肉饱满,浓缩了无名英雄们的精神气概。作品把革命故事与悬疑元素相融合,细腻表现人情人性,让主要人物的坚定信仰富有人性温度和情感依托。故事以闽粤交界的伯公凹交通小站为切入点,进而展现三千里交通线。从传送情报到输送物资,再到护送党的高级干部,情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以护送关键人物的情节为例,作品营造了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的戏剧气氛,敌我双方明暗较量的斗智斗勇、惊心动魄,凸显了交通员的忠诚、勇敢、智慧,让观众在跌宕起伏的观赏体验中真切地感受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以匠心制作、精心打磨增强艺术感染力、传承红色精神。在场景还原上,创作团队跨福建、广东、浙江三省,80%以上场景采用实景拍摄。同时,精致还原那个年代的交通站、码头、老街、特色土楼等故事背景,呈现出较浓的历史年代感,再现了地域特色风貌。在镜头运用上,团队克服了船上水下等特殊环境的拍摄困难,在镜头运用上营造出电影大片的即视感,让全剧画面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在演员表演上,无论主角还是配角,人物形象被诠释得生动鲜明,令人印象深刻。在配乐处理上,匠心打造片头片尾曲,经知名歌手倾情演绎,富于悠远隽永的审美意蕴。《绝密使命》尽管在艺术表达上还有些许遗憾,但依然成功地塑造出一群心怀革命理想、在隐蔽战线上默默奉献的革命战士群像,并且将他们塑造得可亲可感,让观众产生强烈情感共鸣。

《绝密使命》是“闽西红色三绝”系列电视剧的收官之作,此前已制作并播出《绝命后卫师》《绝境铸剑》。三部作品立足对闽西红色文化遗存的整体性挖掘、系统性梳理、系列性开发和连续性创作,成为近年来福建电视剧的优秀代表,产生积极社会反响。“闽西红色三绝”系列剧的热播证明了“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其创作过程本身是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理念的有力践行。

作品的成功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史诗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再宏大的创作、再高远的立意,都应脚踩坚实的大地,从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历史出发,在平凡和质朴中显现伟大与崇高。光辉的历史、火热的生活为电视剧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创作者只有真正用心找选题、讲故事、磨品质,才能不断打造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2021-05-19 【影评】 1 1 甘肃日报 c251244.html 1 《绝密使命》:赤胆忠诚的英雄赞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