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黄浩铭
在广西河池市东兰县的韦拔群故居前,矗立着一座腰杆挺拔、目光坚定的“拔哥”塑像。前来参观的群众常常在这里驻足瞻仰,献上鲜花。
在韦拔群故居门前,伫立着10多块因革命牺牲的韦拔群亲人的墓碑,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英勇悲壮的历史。
“为了寻求人民翻身解放的正确道路,韦拔群历尽艰辛奔赴广州寻找马列主义,牢固树立了共产主义信念,给自己三个儿子分别取名为‘革命’‘坚持’‘到底’,誓将革命进行到底。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密如蛛网的通缉追捕,他泰然自若,视死如归。”覃迎庆是韦拔群故居的一名“90后”讲解员。时隔近百年,每当讲起“拔哥”事迹时,她仍然心潮澎湃。
“拔哥”早年就读于广西法政学堂,加入过讨伐袁世凯的护国军,在黔军做过参谋,在广州参加了“改造广西同志会”。
1921年9月,韦拔群返回家乡东兰县,从事农民革命运动。1925年初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东兰继续从事农民运动,主办农讲所,培养骨干,发展农会和农民武装,把农运推向右江地区。
1929年8月,韦拔群被中共广西特委正式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当地坚持武装斗争。
1929年12月,韦拔群参与领导百色起义,任右江苏维埃政府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三纵队司令。1930年10月上旬,红七军主力奉命北上,离开了右江革命根据地。北上前,红七军集中在河池六甲一带进行整编,军前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和全国红军统一番号,宣布把红七、八军改编为十九、二十、二十一共三个师。十九、二十师北上,二十一师留下坚持右江革命根据地斗争。韦拔群任二十一师师长,陈洪涛任师政委。韦拔群坚决服从军前委的决定,立即把自己从东兰、凤山带来的第三纵队1000多名官兵,除留下七八十个体弱有病的战士外,其余全部拨给主力部队北上,毫无半句怨言,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以全局革命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
红七军主力离开右江苏区后,韦拔群带领百余人留在右江地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斗争。
为了革命事业,韦拔群一家10多口人惨遭敌人杀害,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的革命意志。1932年10月19日凌晨,韦拔群被叛徒杀害于广西东兰赏茶洞,时年38岁。
在东兰县城的韦拔群纪念馆,当讲解员提到韦拔群一家亲属共有17人为革命而牺牲,没有留下一名直系后人时,正在参观的一些游客不禁流下了眼泪。
“韦拔群是壮族人民的好儿子,他用满腔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践行了‘快乐事业,莫如革命’的铮铮誓言。”前来参观的林东婷说。
壮乡英雄文化园管理处主任黄高线说,韦拔群出生在封建富有家庭,他完全可以按照父辈意图,循规蹈矩读书做官,成家立业,随波逐流逍遥岁月。但他不贪图安逸享乐,不迷恋荣华富贵,从小就立下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以己之躯赴汤蹈火在所不惜。韦拔群精神内涵丰富,概括起来就是“忧国为民、追求真理、敢为人先、无私奉献”。
河池市政协副主席、东兰县委书记黄贤昌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东兰县把拔群干部学院作为传承和弘扬韦拔群的精神和革命先烈光辉伟绩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学院学党史、悟思想主阵地作用,特别在用足用活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上下足功夫,研发核心课程,开设情景教学和现场教学等特色课堂。通过全面深入的学习,弘扬拔群精神,造福老区人民。
(据新华社南宁5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