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5月12日
第07版:文教

生物农药护佑绿色崛起

——兰州交通大学生物农药助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

沈彤教授(左二)在生物农药试验田和示范推广基地调研考察。

生物农药示范推广基地中药材春耕移栽。

生物农药示范推广基地在进行马铃薯播种。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农作物不施农药被虫吃,施了农药影响生态环境,这个令人头疼的难题被兰州交通大学的专家攻克了。该学校的研究团队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郝小江院士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新型植物源生物农药靛红酮。该农药从中药材板蓝根中提取得到,经室内抗病性机理研究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具备广谱的抗病毒活性。

现今,上述成果按照国家农药登记要求,已于2018年初正式向农业农村部提交新农药靛红酮母药及制剂登记申请,现已完成各项毒理、环境安全评估及2年8地大田试验,将于年内获批国家新农药登记。这标志着,在我国农药领域里有了中药单一成分的疫苗,开启了植保农药领域疫苗研究新时代。

甘肃是中药材生产大省,能否将中药材用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15年前,沈彤萌生了将研究“人药”的技术应用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研究中的想法。

2006年,在兰州交大的认可支持下,这所“车轮开路”的高校另辟蹊径拓出一条新的科研道路。天然药物开发研究所成立,沈彤团队开始着手于给农作物“喝”中草药的研究。

15年时间,从稍有眉目到硕果累累,从助力脱贫攻坚到助推乡村振兴,沈彤团队克服团队建设、产品研发、使用推广等诸多方面困难,不断努力着、仍在努力行进中。

沈彤现在是兰州交通大学天然药物开发研究所所长,天然药物化学专业出身,工作以来一直专攻天然药物的开发和研究,特别是我省中药材资源的研究及开发。

沈彤介绍,自己早先研制生物农药的灵感,源于中药“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结合中药现代化科技手段,利用中医药与人治病的原理去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将中药配方应用于农业领域,会怎样?

看似大胆的想法,值得耗时费力一试。“中药来源于动植物,将其提取物研制成生物农药,不会造成农药残留及抗药性,并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沈彤清晰认识到,化学农药或激素滥用,极易造成农药残留、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及农作物品质下降等问题,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必须减少化学农药及化肥的使用量。

约两年时间,沈彤的生物农药“成形”,2008年走出实验室、走进农田大棚,进入大田试验阶段。

在白银市水川蔬菜大棚的试验过程中,农技人员发现,这种生物农药效果明显,不仅能防治病虫害,还能够使农作物根系发达、叶片增厚增绿。沈彤说,我们研制的生物农药以药食两用的中药材为原料,能够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给农作物“补充营养”,帮助农作物增强抗逆性。试验结果证明,这条路可行!

科研成果的最终归属地,应是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大田试验成功后,沈彤开始谋划着开办企业生产推广生物农药,让它在田间地头守护滋养更多农作物、“桌上菜”。

严格审批后,沈彤在兰州交大科技园组建了兰州世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两代生物制药人15年自主研发,该专利产品已经获得5个新农药正式登记,涉及蔬菜杀菌剂、苹果杀螨剂、茶叶杀虫剂以及马铃薯晚疫病和烟草病毒病的系列产品。建成了一条达到GMP认证的标准化生产线并投产使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沈彤团队上下求索、克服困难重重,终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都说万事开头难,最初“人、财、物”样样不到位,让沈彤发了愁,“因为兰州交通大学是工科类大学,2006年研究起步时,学校没有农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团队组建不起来;科研经费不足,一段时间甚至都不能出差开展试验;而实验室和办公室总共两间屋子,不足20平方米……”

好在,背靠兰州交大这棵“大树”,枝叶繁茂荫蔽烈日,消减了沈彤心头的焦灼——

缺人,学校给予人才政策,为研究团队引进化学、植保、生物等不同学科科研人员;缺经费,学校领导看在眼里,特批学校专项科研经费支持他们持续研究;因团队人数增加以及科研需要,学校又将实验室面积拓到1200平方米,并资助了不少试验仪器,现如今研究所拥有试验仪器设备232台(件),总价值1700万元。

同时,产品研发创制阶段,亦获得了甘肃省委省政府的不少帮助,以及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委组织部等的大力支持。

产品研究出来,要扩大范围投入使用,更是关键和难点。沈彤记起,申请生产资质,可费了大功夫。

“在产品完成小试、中试后,下一步是大面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但是,因各种原因,生物农药的生产批准证书核准过程一波三折。”沈彤用了两年时间前后来往工信部、农业部数十次,说明情况、寻求帮助,最终问题得到解决,生物农药不再只是试验品,“摇身一变”成为产品,研制工作跨入了新的阶段。

产品研发成功了,药厂建起来了,农药也正式登记了。紧接着,就需要大力推广,让生物农药运用于更多农田和更多农作物。

起先,这个名为“世创植丰宁”的系列生物农药国内知晓度不高,使用率也不高。2016年、2017年在原省农牧厅的帮助下,全省布点,蔬菜、水果、中草药等农作物都用上了它。

经过不懈努力,持续推广,这一研究成果得到行业内越来越多的认可。“世创植丰宁”生物农药先后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后稷奖”等;2017年至今,该系列产品连续通过国际生态权威组织法国爱科赛尔有机农业投入品认证备案,可用于美国以及日本标准下的有机农业生产。

除了推广,沈彤的公司干脆建起了自己的农业基地,生产绿色高品质黄芪、当归、党参、枸杞、百合等陇药道地中药材,并创立“世创农庄”品牌上市销售,产品经国际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农残检测,均达到欧盟绿色出口标准,其中枸杞已备案为出口食品生产企业产品。

在国家大力发展品质农业,加强环境保护,实施“减肥减药”政策下,“世创植丰宁”系列农药“出了名”,沈彤也成了国内一些高校间的抢手“香饽饽”,但他却对甘肃的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一往情深”。

一组组喜人的数据,是对沈彤团队创新研究成果“含金量”最高的荣誉证书。

2018年至2020年,兰州交通大学与定西市政府校地合作,定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将该项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助推精准脱贫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三年里,当地共在中药材、马铃薯、高原夏菜上示范17.39万亩,综合效益显著。

据统计,生物农药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64.53%-83.41%,增产率5.8%-20.98%,减药50%;对当归、黄芪、党参根腐病防效达到80%以上,减药50%,且检测中药材有效成分均高于药典规定含量,增产率最高达26.96%。示范地亩平均增收达到520元以上,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更是“节节高”。

事实证明,这项成果集提供营养、增强免疫、杀虫抑菌、生理调节、促进增产、改善品质等功能于一体,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准。为全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同时,四川洪雅县茶叶也“喝”了这副中草药三个年头,对茶小绿叶蝉、螨害防效达到80%,还使茶叶产量增加了13%-17%。

如今,“世创植丰宁”系列产品宛若跨省游历的“赤脚医生”,给番茄、芹菜等蔬菜瞧起病,对番茄灰霉病防效达80%多,对芹菜叶斑病防效达91.2%,平均增产10%以上,减少化学农药40%……

沈彤介绍,“世创植丰宁”生物农药防治效果可与国际主流化学农药媲美,但更具高效广谱、绿色安全、增产增收、环保无污染、无抗药性等特点。

目前,“世创植丰宁”已在甘肃、新疆、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福建等十余个省份,累计推广854.24万亩次,覆盖239.03万亩,形成了以自主研发的生物农药为主,结合农业、物理及低毒化学农药应急防控的中药材、蔬菜、水果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方案。

是好东西,那贵不贵?“它的生产成本略高,但三个‘法宝’令其综合使用成本低于化学农药。”沈彤相信生物农药一定拥有大市场,“首先,‘预防、治疗’的协同作用可大幅提高作物产量;其次,能增强作物抗性,节约不少人工成本;再次,可实现化学农药施用量大幅减少,杜绝了农残超标问题,提升农产品的直接经济价值。”

经济利益是一方面,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它的另一“魅力”所在。

沈彤团队介绍,研究所自主研发的中药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为我省发展循环农业和实现陇药振兴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也将助力我省“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科研道路永无止境。沈彤团队计划继续扎根祖国西部,尝试利用西部寒旱高原环境微生物资源,开展微生物源生物农药的创制、产业化开发及应用推广,并着手生物农药制剂加工技术及施药新技术研究等。

近期,沈彤团队利用西北地区抗旱抗寒及抗盐碱的特有微生物资源,筛选出了针对西北地区蔬菜和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具有抗病抗盐碱和土壤修复功能的微生物菌种,如木霉、芽孢杆菌、单胞菌等,已研发出多种微生物菌剂产品。

经试验田试验证明,微生物菌剂能够增强作物对土传病害的抵抗力,提高幼苗成活率、调节作物生长,增产增收……其中,绿色木霉和多粘类芽孢杆菌菌剂的微生物复合肥,正在申报新型微生物菌肥登记。

记者在交大采访时,不论是各方专家还是学校领导,都对沈彤团队的研究成果高度赞誉,称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本文图片由兰州交通大学提供)

2021-05-12 ——兰州交通大学生物农药助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 1 1 甘肃日报 c249607.html 1 生物农药护佑绿色崛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