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5月05日
第04版:时事

清泉四注润心田

——新时代文明建设的清水实践

(接1版)用红堡镇党委书记孙建斌的话,现在干部不怕群众“说事”了,有问题大家直面解决。他说,此举让干群关系近了,村镇干部作风实了,乡风民风也发生了大变化。

黄门镇的小河新村,是一个由薛堡、樊家、后坡、小河四个村“凑”到一起的移民新村,有286户、1542人从大山深处搬迁到这个“新农村”。村中心广场上有新建的舞台,有塑胶铺的球场,笔直的水泥街道,一排排整齐的二层楼房,洋溢着时代气息,分不清是城里还是乡下。

村干部介绍说,移民村来自不同村庄的村民,起初互不沟通、也很少来往,在文明实践活动中,他们建立了“巾帼家美积分超市”,通过邻里互助、环境整洁等文明活动积分领取毛巾、灶具等日用品,既是奖励也是引导。组建起了村文化惠民服务小分队,常年开展活动,拉近小区村民彼此间的距离,以家训促家风,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扬村风,使小河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

村民马金平,是一位有着16年村支书经历的老党员,他领着记者参观了他家的二层小楼房,他说,党的政策确实好!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过去是梦想,现在都实现了!条件好了,年轻人娶媳妇容易多了,彩礼自然就少了。如今,小河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景点”,仅去年就接待了230多人次的县外参观团观摩交流。

清水县不断丰富文明实践载体,“街谈巷议新时代”“九创十评”“乡村十礼”“缘定清水·携手一生”七夕集体婚礼等近百个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冒着热气、带着露珠,接地气、贴人心,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推动清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遍地开花。

成风化俗,涵育城乡新风尚

春雨润物,桃李成蹊。

一支越来越壮大的志愿者队伍,成为清水县文明实践活动的传播者、践行者和推动者,也正是广大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和热情付出,清水文明实践才开展得如火如荼。他们身披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红”,穿行在街头巷尾、村舍地头,形成一道道亮丽风景。

作为县城最早成立党群服务中心的社区之一,永清镇城南社区的工作人员,每人都有个“兼职”——志愿服务队队长。队长的手机号,就是为社区群众志愿服务的“点单电话”。

今年3月,78岁退伍军人罗忠泽的老伴不慎跌倒瘫痪在床,原本正常的生活出现困难,他试着拨通了城南社区服务热线。让罗忠泽老人没想到的是,社区志愿者接到电话后立即上门,同时为老伴落实了临时救助政策。在此后的上门随访中,志愿者又先后为罗爷爷家找了保姆,帮助他们搬了家。为此,罗忠泽感激不尽,连声说“感谢党组织和社区关怀,感谢志愿者的及时帮助,真是为我们解决了一件大事”。

金牌、银牌,抵不住群众的好口碑。

永清镇东关社区的毓秀嘉园实践站,把群众“点单”、站点“派单”、志愿者“接单”和群众“评单”的情况张贴在小区显眼位置,服务是否到位,群众是否满意,一目了然。永清镇副镇长董双魁说,以前四堵墙、防盗门“锁”住了住户间的交流和感情,现在通过文明实践系列活动的开展,重新让“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文化在城市小区得以延续。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是主渠道;播撒文明火种,志愿者是主力军。清水县紧贴“五大核心任务”,组建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构建全覆盖、分众化、菜单式文明实践活动服务网络。志愿者中既有党政机关党员干部职工,也有先进模范、中小学生、科技工作者、乡土人才、文艺工作者、退休文化工作者,总数达到4.2万人,占清水县总人口一成以上。

4月15日,风和日丽,走进郭川镇赵那村,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鼻而来。

村头,挂着一块2019年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文明村”牌匾。宣传栏中一幅全村420人集体合影的大照片格外醒目,这是去年央视在村里拍节目时照的。村民郭贵子说,老祖先连个县电视台都没上过,现在咱全村男女老幼都上中央电视台了!自信、自豪写在这位69岁的老人脸上。村子里的文化广场上,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6棵老柿子树保护完好,在风中摇曳。文化广场隔壁是“清水县赵那农民文体学校”,门口有一副对联:勤耕雨乐,村民休闲好去处;存史铭志,祖宗美德贵传承。农民文体学校充分利用被撤并了的村小学,三排砖瓦房,一排房是村民活动室,有两个村民正在拉着二胡吼秦腔;一排房是村史文化馆,从上古时期的陶器到“二人抬杠”等农具、灯盏风箱等生活用品应有尽有;一排房是文化阅览室,积存了30年的人民日报、甘肃日报等报刊摞满书架,村民们的书画作品挂满墙壁。在远离城市的这个小村庄,充满着浓厚的文化韵味。

村民们说,农民文体学校是“郭爸”自己掏腰包改建的。

“郭爸”叫郭满福,今年76岁,退休前是天水市委党校的一名教师。从2013年开始,郭满福先后拿出12万元,把这块原本三面没有围墙、5户村民堆放私人物品的地方,硬是一点一点修建成现在的农民文体学校。“郭爸”年逾古稀,比较瘦但很干练、精神。“只是给村上弄了个能活动的地方而已!”说起自掏腰包建学校,“郭爸”很淡然:现在日子好了,村民们总得有个下棋、看书、学乐器、唱小曲、阅报的地方。

郭满福的善举,影响到村上更多的村民。56岁的雷尝尝,已连续四年为村上义务打扫卫生。2018年,她因摔倒腿骨折了,家里老伴、儿子接过了她的扫把。“大家都不好意思乱扔垃圾了!”雷尝尝说,有两次到广场上打扫卫生,家里电磁炉上的米汤都熬糊了。2016年,雷尝尝被郭川镇评为“十佳好人”,奖了2000元,还发了一束鲜花。五年来,这束花一直摆放在家里上房的正中央,虽然花枝早已干枯,但她没舍得扔。“这是我最大的荣誉!”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雷尝尝又把2000元钱捐赠给了乡上。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像发生在赵那村的这一桩桩故事,在清水县还有很多。平凡中蕴含着不平凡,彰显着文明的力量。

2021-05-05 ——新时代文明建设的清水实践 1 1 甘肃日报 c248646.html 1 清泉四注润心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