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在静宁县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界石铺纪念馆,记者见到了界石铺镇继红村老支书王志和。在纪念馆红色记忆长廊,他讲起了当年红军在界石铺的动人故事。
“我在村里当了36年村干部,我知道的红军故事,大多数来自父母的讲述和纪念馆建设过程中的了解。”王志和今年85岁了,有60多年党龄,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思路清晰。
王志和说,1936年,红军来到静宁后,建立了静宁县委和静宁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了农民协会,组织农会打土豪分田地,没收地主田产,分给劳苦大众。当地群众则协助红军进行宣传、筹粮、送信、带路和抬担架等工作。
“红军战士在自己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仍拿出一部分粮款救济穷人,和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王志和不止一次听父母说过,红军有铁一般的纪律,来到界石铺后,对群众说话和气,尊老爱幼,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住在群众家里的红军每天还要坚持给房东担水、推磨、打扫道路和院子;老百姓则磨好面粉,甚至杀猪宰羊,主动送给红军,只要是帮助红军的事,老百姓都不辞劳苦,不怕危险。
王志和说,当时军民亲如一家,红一师在筹集物资的同时,还积极开展扩军工作,在界石铺吸收了百余名自愿报名的农民青年参加了红军。界石铺镇继红村老红军余新元就是参军者之一。
1936年9月,红一军团特别支队到达界石铺时,年仅13岁的小羊倌余新元在多次表达了想要参军的愿望后,赶着地主家的200只羊送给红军,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后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余新元先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狼牙山战斗、百团大战及辽沈战役,多次荣立战功。
王志和指着纪念馆院子里的红军楼说,当时,就是在这座楼上,红军将缴获的物资除一部分用于军队补给外,大部分分发给了界石铺的老百姓。“党的恩情无以为报,我就把自己的四个孩子全部送去从军,报效祖国,现在都已转业到了地方工作。”
王志和说,红军的艰辛付出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党的恩情界石铺人民永远不会忘。“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们要继承发扬红军长征留下的宝贵革命精神,把我们继红村建设成为长征路上的小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