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胜才
老冯是朱王堡镇流泉村治沙林场的场长,十多年了。最初到这个林场,是朋友介绍过来打工的。当时,全国劳模、朱王堡镇流泉村的张祯治沙已经二十多个年头,承包的500多亩沙丘荒滩已经被他“驯服”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东南一角50多亩正在继续“调教”。“驯服”了的400多亩沙土熟地上,高高矮矮、胖胖瘦瘦地种满了白杨、毛柳、垂柳、红柳、梭梭、沙枣、沙棘等,最早长起来的已经蓊蓊郁郁,冠盖笼荫,好大一片林子,气势得很。
老冯一来,很快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调教”那最后50多亩“顽主”的营生当中了,且干得得心应手,各种活路,样样通透,他都干出了自己的精彩。由于他为人踏实,又能吃苦,待着那50多亩的荒滩沙丘变成沙土良田,最后种上了葡萄,他也就顺理成章地留了下来,成了林场的一名工人,且得到了张祯的信赖和任用,当上了林场的场长,率领着一干人管护着整个500亩林场。
张祯说,他再找不出个比老冯更合适管理林场的人了。
第一次见着老冯的时候,他正领着场子里的几个工人顶着沙尘种树,怀里抱着一捆树苗子,站在地埂上和在条田那头干活的人喊话,具体喊的是什么,他那浓浓的古浪天祝一带的口音我没有听清。那树苗子说不清大小,和梭梭、沙棘差不多,栽到地里不怎么显眼,独独的一枝,尤其是在这沙尘下土的时候,黄褐褐的一片,不认真去看,就会把它忽略过去。他那抱着树苗子的姿势,颇像是抱着一个半大孩子,让你觉得有些滑稽,有些难为情,又有些感动。大约只有无限爱惜孩子的人,才会那样抱持一捆沾满泥土的树苗子吧。
我问一旁的张祯,那是什么苗子,那么小的,还栽得那么规整,行是行,距是距的。张祯说,是他今年从南方引进来的一个新树种——山桐子,一种油果树,榨出来的桐油,既可用在工业上,还可食用。只试种10亩,若是成功了,他就要种千亩万亩,甚至更大面积推广,让流泉村的人都来种植,收益会很大。这地方的土质都差不多,荒漠面积又广又大,栽种还不占耕地,庄稼人肯定很喜欢。
可是,南方树种到了咱这儿,冬天就不怕冻死吗,怎么保温呢?张祯笑着说,他已经考察过了,在零下三十摄氏度以内冻不死。
山桐子,又叫山梧桐、油果树、油葡萄等,是一种理想的优质高产木本油料植物。它的种植适应性很强,山区、坡地、平原的闲置土地、林区、地边地埂、沟沿旱地和房前屋后均可种植,但忌水淹,给人感觉就像咱大西北无处不生的杨柳,只要有稍带水分的土,它就能够生,也能够长,且生长得葳葳蕤蕤茂茂盛盛。据有关资料介绍,它那大片的叶子还可以做植物农药及生物肥料,它还是一种优质木材。难怪张祯在这种植的当口,无事也要跑三趟,老冯更是像个保姆似的抱着它宠着它了。
老冯来到这儿已经三十多年了,来治沙林场之前已经务农二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拖家带口来到了和流泉毗邻的董家堡,先是帮人种地当佣工,三年后承包土地自主经营。现在虽然把承包地退了,却把根几乎扎在了这里,他的小女儿嫁给了当地的一个小伙子,他们两口子也已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环境,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
老冯说,他喜欢种地,也喜欢种树。刚来林场时既搞种植,也搞养殖,以养殖为主。随着林场产业结构调整,种植和养殖调了个个儿,以种植为主了,尤其是经济林木。这两年,除了当地已有的桃、杏、梨、山楂,还从外地引进了好几种优质树种,如新疆的大沙枣和大枣、静宁的红富士和金冠,还有不知从哪里引进的“吊死鬼”(不知学名,这是俗称,据说此果即使熟透了来不及采摘,也不会落地,直至变成果干也还会挂在枝头),再就是这两天栽植的山桐子。老冯说,他喜欢林场里所有的树,尤其是这个第一次见识的山桐子。
山桐子,山桐子,这山桐子就和老冯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