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4月09日
第04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公司甘肃新媒体集团庆祝建党百年大型主题采访活动

【探寻初心】

两当兵变:打响甘肃武装起义第一枪

两当兵变纪念馆中心广场上气势恢宏的七人群雕。 本版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婕

位于两当县城关镇的两当兵变旧址。

两当县最北端的太阳工作站,当年,习仲勋就是在这里宣布了部队改编。

两当兵变纪念馆内展出的毛泽东写给习仲勋的信件。

红军街见证了这里的沧桑巨变,以及今天的幸福安康。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巩炜 吴梦寒 洪文泉 陈多 杨唯伟

老南街20号,是两当县城关镇一处普通的院落。三进三出,坐西朝东,祥和安宁。89年前,正是在这里,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发动了著名的“两当兵变”,打响了甘肃地区武装起义的第一枪。从此点燃了甘肃武装革命的星星之火,掀开了陕甘革命的新篇章。

如今硝烟虽已散尽,但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依然在这片土地上广为流传,生生不息。

历史的必然

3月20日上午,两当兵变纪念馆。纪念馆中心广场上的两当兵变七人群雕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群雕刻画的,正是策动两当兵变的习仲勋、刘林圃、许天杰等7人。

他们英姿勃勃、整装待发,似乎89年的时光从未远去,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依稀可见。站在这里,依然能感受到使命的召唤、精神的激荡。

“两当兵变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习仲勋同志领导发动的一次重要武装起义,也是继清涧、渭华、旬邑起义后,党在西北地区领导发动的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次武装起义。”纪念馆讲解员车春燕这样介绍。

两当兵变发生在1932年的4月。要深刻地理解两当兵变,得先回到1932年的中国。那一年的中华大地,发生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1932年1月3日,日军攻占锦州,中国东北三省全部沦陷。1月28日,日军在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爆发。但国民党当局对淞沪抗战虽表面上支持,暗地里却在破坏抗战,镇压抗日运动。淞沪抗战1个多月后草草收场。3月3日,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撤退。9日,日本扶持清废帝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

一时间,中华大地风雨飘摇、大厦将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夜中。而此时,国民党当局内部派系林立,军阀混战,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国有难,民多艰。对于道路的探寻,对于理想的追问,对于国家的救赎,在这片大地上从未停止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十余年,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和挽救中国革命,先后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并确立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策略。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史,也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心灵史。

说起当年的历史,车春燕总是喜欢讲一个在当地广为流传的习仲勋的小故事: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一天,有个老汉在街上卖菜,恶霸想要白拿他的菜。老汉不答应,于是恶霸逼老汉交10块大洋的税款。老汉没钱交税,情急之下失声痛哭。这事恰巧被路过的习仲勋看见。习仲勋对恶霸欺压百姓非常痛恨,他说:“大伯这事我来承担好啦!”第二天恶霸派人来收税。习仲勋果断挺身而出,阻止了恶霸暴行,保护了卖菜老汉。

这个故事如今被制成版画,挂在两当兵变纪念馆里,生动地再现着当时场景。同在纪念馆展出的,还有《习仲勋回忆两当兵变》一书。书中有这样的片段:“国民党军队中士兵生活十分困苦……我们提出反对打骂士兵、改善士兵生活,按时发饷、发鞋袜的要求,进而提出反对军阀战争、拥护红军的口号,成立红军之友社……为了利用新编部队和基本部队之间的矛盾,我们提出了反对压迫杂牌军、要求待遇平等的口号。”

这是两当兵变的前夜,也是中国最浓重的黑夜。一群血气方刚的青年追寻着内心的信仰之光,秘密策动着一场兵变。1932年4月2日,一声枪响,两当兵变发生。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人民的必然选择。

如同黎明的曙光,也是冲锋的号角。在两当兵变的影响下,甘肃各地先后展开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从此在甘肃大地,星星之火,势成燎原。

零点的枪声

那是1929年至1930年秋,陕西省委先后派李特生、李秉荣、习仲勋等中共党员到杨虎城部陕西骑兵第三旅二团二营开展兵运工作。

1931年春,该旅旅长苏雨生叛变杨虎城,党组织发动全营官兵,继续留在杨虎城部下。部队番号改为十七路军警备第三旅二团一营。

陕西省委又派吕剑人、刘书林、陈云樵等到该部工作。1932年3月,营党委准备利用该营即将从驻地凤县、两当出发前往徽县换防之机,发动兵变,拉出武装。

陕西省委同意执行兵变计划,并派出省委军委书记刘林圃为特派员,前往凤县传达省委指示和协助领导这次兵变。在凤县,营党委会议决定,兵变发动时间定在换防中,地点定在甘肃两当县城。兵变后部队去向是前往旬邑县与刘志丹率领的革命武装会合。

4月2日零点,一声清脆的枪声,划破了两当山城的夜空。参加兵变的官兵击毙了负隅顽抗的一连连长韩生信等敌人,解除了反动势力的武装。之后,刘林圃等兵变领导人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撤出战斗。随即,参加兵变的300多名士兵集合于两当县城北窑沟渠旁,在刘林圃、习仲勋等人的领导下,连夜沿两当河北上。

4月3日,到达两当县太阳寺村,宣布改编为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这是一支新生的革命武装,也是人民自己的武装。队伍选举许天洁为支队长兼三连连长,习仲勋任政委,任命吕剑人为一连连长,高瑞岳为二连连长,左文辉为三连副连长。

经过整编,当天下午,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从太阳寺出发,经过陕西宝鸡县、千阳县、麟游县、甘肃灵台县继续北上。途中,与敌人激战多次,兵力受到损失。到达陕西永寿县岳御寺驻扎时,被当地土匪王结子部队包围。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进行了顽强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打散,与刘志丹领导的革命武装会合的原计划未能实现。

两当兵变是党在甘肃境内领导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一次有组织、有步骤、有目的的武装斗争。虽然因种种原因最终失败,但它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为党的兵运工作积累了经验,更唤起了陇原人民开展武装斗争的政治觉醒。

两当兵变后,先后有苏河、杨松林、张许珍等一百多名两当优秀儿女投身革命队伍。仅在1932年4月至1933年4月的一年时间里,甘肃境内先后发生了靖远、西华池等十多次武装起义。陇原大地燃起了熊熊的革命之火。

这些兵变部队有的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有的改编为“人民革命军”,有的改编为“西北抗日义勇军”等,为创建和发展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集结革命力量做出了巨大贡献。

红色基因永续

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遍种自由花。如今,位于县城老南街的两当兵变旧址,已成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老南街的正对面,当年战斗打响第一枪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了市民广场。一到闲暇周末,这里就成了市民们休闲健身的场所。

“正是有了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3月20日上午,在广场上带孩子玩耍的两当县居民陈磊由衷地说。

地处两当县最北端的太阳工作站,正是太阳寺改编的地方。八十九年前,两当兵变后的部队就是在这里改编为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

一棵七百多年的大槐树、一个斑驳的巨大石碾、一条通向远方的碎石子路,默默无言地见证着当年的历史,也见证了今天的繁华。据说,当年就是在这棵大槐树下,习仲勋站在石碾上宣布了部队改编。

78岁的退休教师肖世全,从小就生活在这里。红军的故事,他听了一辈子也讲了一辈子,“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主动帮助农民们收割庄稼,有的还把自己的被褥和衣物分给穷乡亲们。”只要说起红军的故事,肖世全就精神奕奕、滔滔不绝。

“太阳(村)是红色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也是红色基因得以传承的地方。”两当县太阳工作站党总支书记王强说,这几年,两当县对于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重新审视,加大了红色革命和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传播力度。

“红色”的太阳村,现在因为两当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成了县里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

两当的红军街虽然不长,但纪念馆、民俗博物馆、餐厅、拓展训练营……不同内容的旅游业态非常丰富。这里为游客提供了多种了解两当兵变、红军长征和当地历史文化的途径,以唤起游客对于革命历史的记忆。

“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增强了我们发展的动力,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王强说,太阳村现在各式各样的农家乐、商铺越来越多,而这些店铺老板绝大多数是当地居民。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依托红色资源和淳朴的民风民俗,两当县正在逐步延伸旅游大规划,来两当观光、旅游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历史回音】

赓续英雄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靳文君

1932年4月,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高超的智慧胆略,发动了震惊陕甘的两当兵变。这是一次具有重要政治、军事意义的革命暴动,它拉开了党在甘肃开展武装兵变的帷幕,在甘肃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两当兵变虽然已经过去了89年,但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却深深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激励我们接续奋斗。回顾和纪念这段光辉的历史,缅怀革命前辈的伟绩,传承伟大的革命精神,对于弘扬革命传统,凝聚正能量,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缅怀革命先辈,必须深刻认识传承红色基因的极端重要性,更加自觉地把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培育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要进一步加强对两当兵变革命历史的学习,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作风教育人鼓舞人。学习和弘扬老一辈革命先烈求真务实、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学习和弘扬他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坚定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立足本职,忠诚担当。特别是要认真从革命传统中汲取营养,凝聚各方面的力量,从党史学习中汲取推动两当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切切实实把两当的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精神发扬好、把红色福地建设好,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作者系两当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

【记者手记】

仰望那些追光的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吴梦寒

来两当的时候,正是早春时节,青山巍巍,细雨微微。两当河不舍昼夜,老南街安详如故。

时光似乎从未远去,当我们溯光而行,便又回到那个狼烟遍地、英雄辈出的时代。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棵老树,都曾是见证者和亲历者。

那是89年前的春夜,一群青年怀揣革命的理想,播撒革命的火种,在这里发动了两当兵变。而那一夜惊变,正是中国开天辟地惊天巨变的前奏曲。此前和之后,亦有无数的仁人志士汇聚在了信仰的旗帜下。

他们是追光者,也是发光者;他们是先驱者,也是继行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毅然决然奔赴自己茫茫未知的命运,也奔赴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信念坚贞、百死不悔。

今天当我们回望那一段革命史,依然感到惊心动魄、荡气回肠。一个个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一个个光芒闪耀的信仰足印,我们看见的是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英雄气魄、“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无畏精神和“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精神内核。从过去、现在到未来,这正是我们解读共产党人精神和信仰的密码。

他们有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勇敢担当,有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舍生取义,有着“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的坚强勇毅。这是信仰之美,是使命之重,是英雄之气,更是崇高之志。正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慷慨以赴,推动着百年中国的浩荡前行。

而事实证明,这是一场双向的奔赴。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候都选择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也在关键的时刻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山河为证、人心为碑。一个当初只有50多人的小党,不断发展壮大到今天的世界第一大党,这其中有着必然的、不可替代的逻辑。

一次采访就是一次洗礼。我相信所有的高光时刻,都曾历经磨难而来,也必将照耀未来之路。今天的我们,面临着新时代的长征和赶考,困难不会比一百年前少,挑战也许更为艰巨,但历史的回响、坚贞的信仰会带给我们更多力量和启示。那些追光的人,也必将成为发光的人。

2021-04-09 【探寻初心】 1 1 甘肃日报 c244867.html 1 两当兵变:打响甘肃武装起义第一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