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语“春食野,夏吃苦”,每一种食材都有属于自己的季节。
生活应以四时为引,在一箪一食,唇齿之间感知时光流转,四季更迭。
食蕨记
文/杨泽文
入了春,是吃蕨菜的季节了。
进城几十年间,餐桌上的菜品越来越丰富,但在我家反复出现最多的仍然是蕨菜。一道菜吃出一种情感,或许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
“蕨,山菜也。初生似蒜,紫茎黑色,可食如葵” (《诗经·陆玑疏》)。蕨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山野草地里,根茎长,横生地下,嫩叶供食用,根茎可制淀粉。这是读中学时生物老师讲的,而那时的我,已经吃了十多年的蕨菜了。
对山蕨已经很熟悉的我,注意力并不集中在课本,而是尽情想象老家的山野幽谷,乡村少年们背着竹筐,一边哼着自编的歌谣,一边采摘着一根又一根筷子似的从地下抽生而出的嫩蕨。就这样不知不觉间,竹筐满了,肚子也饿了,接下来的几天里,家家的餐桌上都有了可口的蕨菜……
印象中平凉老家的山蕨既喜阳也爱阴,因而无论是阳山还是阴山,随处都有它的繁茂身影。由于父老乡亲爱吃蕨菜,因而每到采蕨时节,各家各户都要暂时放下手中的其他活计,频频出动大小劳力去满山遍野地采摘山蕨,除了自家吃外,还会加工成半成品或干货,然后背到县城售卖。为了保证采摘到上好的蕨菜卖个好价,父亲在每年冬末的寒冷日子,常到村外的山地中,将几块长蕨之地,除尽枯草,疏松土壤。待初春的第一场雨后,奇迹往往会让我兴奋地大呼小叫,因为被翻松过的黑土地里,到处抽生而出的是又肥又嫩的蕨茎。
那采摘蕨茎的感觉更是妙不可言。一是手握蕨茎的感觉非常柔软,二是手稍一弯折蕨茎就在该断的地方断了,这样即便采摘一竹筐,手心也不会生疼。这些上好的蕨菜采回后,母亲先是在沸水里煮一煮,然后再放入冷水中漂洗几次,待苦腥味消了,蕨菜就可入厨加工食用,当然也可以滤去大部分水分之后作为半成品售卖。要是做成干货留待食用或售卖,则要将漂洗好的蕨菜拿到阳光下晒干,然后扎成分量相同的小捆。记得母亲做着这一切的时候总是显得很专注也很满足,仿佛是在完成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
老家的山蕨由于在阳山和阴山都竞相生长,因此吃新鲜春蕨的时间可以长达一月有余。原因是阳山的日照时间长,气温高,因而蕨茎抽生的时间早。而阴山呢,相对来说日照时间短,气温稍低,蕨茎抽生的时间自然要滞后。常常是,阳山蕨已经上餐桌半个多月了,阴山蕨才刚睡醒似的从泥土中冒出头来。而就口感来说,阳山蕨显脆,阴山蕨则显韧,故而前者宜炒食,后者宜煮吃,或者说前者宜做菜,后者宜做汤。做菜有拌火腿丝混炒,或拌豆豉爆炒;做汤有拌蚕豆米共煮,或拌白云豆合煮。此外阳山蕨和阴山蕨都可以与大蒜、姜片相拌泡成酸腌菜。蕨菜本身就是中药,有解热、利尿等功效,因而常食对健康有益。稍懂点中药的父亲早年间每次吃蕨菜时,总在餐桌旁这样对我说。多年后我翻查中医药典时发现的确有这样的诠释。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诗经·召南·草虫》)明快淡雅的古老歌谣早已永恒了“南山采蕨”的美好意境。如今,只要在城里的菜市上见到春季上市的新鲜蕨菜时,我就有一种悲欣交集的感觉。毕竟,我已无法再回到老家的山野自由地采摘春天的蕨菜了;曾经给我寄送多年干蕨菜的父亲,也已长眠于老家生长蕨菜的那片山坡上。
初春野菜鲜
文/张文进
家乡镇原,山川塬兼有。初春时节,各种野菜就从山里、林里、坡里蓬勃而出。
童年的记忆里,有绿油油的蒲公英,清凉凉的薄荷,毛茸茸的茵陈,红彤彤的小豆根,高挑挑的金银花,圆鼓鼓的槐米……春天把阳光融入野菜的芬芳中,也融入日常的一粥一饭里。
每年农历二三月,满山都是发了芽的苜蓿,真嫩,用刀铲剜回家就能吃到当年最新鲜的山菜。
剜好苜蓿,晚饭自然就是与苜蓿有关的苜蓿面、苜蓿饺子、苜蓿清汤烩菜,那时在农村老家,苜蓿成为庄户人的家常饭。苜蓿面做起来相对容易,将白白的面擀开,切成比韭菜叶稍宽、二指长的面条,先把苜蓿下在滚水里,稍煮,再下了面,一煎一点凉水,熟了,调盐醋熟油辣子,汤糊糊的,菜绿绿的,面白白的,一吃浓浓的山野味、新鲜味满口生香;最好吃不过的是苜蓿饺子,将苜蓿剁碎,炒熟的鸡蛋拌到苜蓿当中,撒少许盐巴和调料,擀好薄皮面包起来,在开水中沸腾一阵子,满屋子朴实的芳香喷涌而出,咬一口清香怡人;苜蓿清汤烩菜以苜蓿为主,将腊肉、土豆、粉条、干蘑菇、萝卜干、苜蓿芽放在锅里一炝,添加水煮熟便可泡馍馍一起吃,粉条的筋道与苜蓿的鲜嫩,能够嚼出土色味的香来。苜蓿既能当主菜,还能当配菜,吃起来都是别有滋味、可口。
野菜的好,依时令而来,顺应天时。春天的荠菜,暮春的马兰头和苜蓿,夏天的蒲公英、苦菜、马齿苋……这里有岁月时序,有乡土节气。故乡遍地野菜,餐风宿露,随生随灭,再平常不过,因为生在田间地头山野的缘故,充盈着大自然的元气。丰年里,那些野菜被好食者采来,入菜入药入酒入茶,化成唇齿的缕缕滋味,也是另一种福泽绵长。如今的野菜早已没有了代粮果腹的使命,而是作为人们饮食生活的点缀走上餐桌的,有些餐馆推陈出新,用野菜加工菜肴,颇受青睐。家乡的野菜也是现如今父老乡亲们饭桌上的一道佳肴而大放异彩。
家乡陇东最有名的野菜有下列几种:
地软软
别名叫地木耳、地见皮、地踏菜、地皮菜、地皮木耳。常见吃法:包包子、地软炒鸡蛋。营养价值及功效:清热明目,收敛益气。主治目赤红肿、夜盲、烫火伤、久痢、脱肛等病症。
麦辣辣
别名:腺茎独行菜、小辣辣、羊辣罐、辣麻麻、尿溜溜。吃法:凉拌、热炒、包饺子、包包子等。营养价值及功效:清热解毒。
苜蓿
别名:紫苜蓿、紫花苜蓿、蓿草、牧蓿、木粟、怀风、光风、连枝草、光风草、南苜蓿、金花菜、草头、母齐头、黄花草子、磨盘草子。吃法:开水烫过之后直接凉拌,也可热炒着食用。营养价值及功效:苜蓿是清凉性的蔬菜,进食之后,能消除内火,尤其在燥热季节,用以佐膳,功效显著,更胜于西洋菜。
小蒜
别名:野蒜、野葱。 吃法:可以和着鸡蛋包饺子,也可以和着辣椒一起用油过一下,拌面吃,不但香而且非常可口,味道堪称顶级美味。 营养价值及功效:小蒜辛、温,味苦,具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的功效,用于胃气滞、泻痢等病症。
灰条条
别名:狗尿菜、猪菜、灰苋菜、粉仔菜、灰灰菜、白藜、灰条草、灰菜、藜。吃法:将灰条菜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一下,捞出用清水淘洗一遍,然后凉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及功效:具有滋阴润燥、清热利湿的功效。
苦苦菜
别名:苦苣菜、取麻菜、苣荬菜、麻苣苣,药名“败酱草”。吃法:将根摘除,洗干净,用开水烫一下,凉拌即可食用。营养价值及功效: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降糖、凉血和解毒的功能,是治疗糖尿病的很好食材。
花花苔
别名:蒲公英。吃法:可生吃、炒食、做汤、炝拌、风味独特。营养价值及功效:清热除火,止血凉血,抗衰抗辐射。
五种春“鲜” 功效各异
荠菜
民间有句俗语“三月三,荠菜做灵丹。”中医认为,荠菜有清热解毒、利尿止血、软坚散结、益胃等功效,对于有胃部疾患和上火眼疾的人尤其合适。
我国许多地方至今仍然保留着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需要提醒的是,荠菜性稍凉,体质虚寒的人以及胃寒的患者不宜过多食用。
马齿苋
中医认为,马齿苋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马齿苋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可谓是“天然抗生素”。
但是马齿苋可能含有致敏物质,过敏体质人群食用后易引起过敏。
此外,因为马齿苋还有滑利的药性,孕妇不宜吃。
香椿
有涩肠止血、健胃理气、杀虫固精等功效。但是注意,虚寒体质的人不宜多吃。
香椿为发物,多食易诱使痼疾复发,故慢性疾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
蕨菜
中医认为,蕨菜能起到清热滑肠、降气化痰、利尿安神的作用。
对于新鲜的蕨菜,食用前将其焯水,再进行后续的烹饪,才可以除去蕨菜中的大部分不适食用的原蕨苷。
此外,原蕨苷在蕨菜的嫩芽部分含量最高,烹饪时先切去嫩芽部分再进行烹制,可去除其中大部分原蕨苷。
马兰头
含丰富的维生素,其维生素A的含量超过番茄,维生素C含量超过柑橘类水果。
马兰头有清热解毒、止血、散结消肿作用。对于燥热原因出现流鼻血、咽喉炎、扁桃体炎等症状的人是不错的食疗佳品。虚寒体质的人不宜多吃。
田野春味
文/罗俊士
童年,每到开春,我就巴望着榆钱快些缀满枝杈,捋下来淘洗干净,加盐水拌些白面或玉米面,可以做出很好吃的蒸菜。
榆叶煮出的饭发黏,如果淋几滴小磨香油,简直是人间美味。
牛马驴骡也爱吃榆钱,可它们吃不到嫩榆钱,人还争不停呢,哪有它们尝鲜的份儿?除非榆钱枯黄了,从树上自动落下来,有人归拢一下,筛筛,倒进石槽,加水拌拌,它们就能吃得津津有味。
记得有年春三月,绿茸茸的柳豆冒出来时,母亲带姐姐、我和老二去黄沙滩捋青,我和弟弟负责用木钩把小柳树扒弯,母亲和姐姐“哧哧哧哧”两手交替着捋柳芽柳豆,她俩腰间都系着一个粗布包单,边塞边摁,摁到实在盛不下了才回家。
回到家,母亲把柳芽柳豆煮熟,淘洗两遍控净水,放醋,拌蒜汁,虽味道发苦,但上顿吃了下顿还想吃。
进入四月,油菜开花,招引无数蜜蜂从早到晚“嘤嘤嗡嗡”哼唱不止。地头、渠岸、堤坡与堤南河套和堤北黄沙滩里,有好多灰叶菜、马齿菜、猪毛菜、扫帚榆、米谷菜等正鲜嫩着,母亲回来,总要薅一些。
我家院里有棵槐树,槐花开了,母亲搬梯子爬上去,一个枝杈就能捋下一竹篮,洗净用开水烫一下,加盐掺在面粉或玉米面里蒸两大笼菜团,够一家人吃几天了。
姐姐十岁时,母亲就教会她揪野菜了,有野菜源源不断进家,饭锅里就不那么清汤寡水了。
即使在寒冬腊月,我家也有野菜吃,那些烫半熟然后晒干的野菜装满四个柳编大筐,足以支撑次年青黄不接的那段时间。
母亲能把野菜做出几种花样:炒,烫熟凉拌,煮菜饭,蒸菜团,腌野菜梗,泡野菜叶等。
有回我家杀了一只老母鸡,娘把爹剥好洗净的老母鸡剁成桃核似的碎块,连同盐和作料一起扔开水锅里炖。鸡块即将炖熟时,扔进大半盆已经切好的苦苦菜,继续炖。真好吃,原本苦得烧嗓子眼的苦苦菜也变香了。
有一种野菜叫锯齿菜,很难吃。娘说:“举凡野菜,都带有苦味,苦中带香。盐也苦中带香,人吃不烦,甜东西却能吃烦。”这话耐嚼,颇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