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莉
《大河之城》是一部长篇小说。大河指的是黄河,城指的兰州。小说中一条线索讲述出自农家的左宗棠从陕甘分闱到兴建书院,从劝农桑麻到军屯民垦……另一条线索讲述了兰州食用百合的前世今生。通过两条线索的交叠叙述,小说形象地揭示了中国西部悠久的历史及其在整个国家、文化乃至地理版图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大河之城》里,左宗棠关注民生,为民请命,捍卫疆土。与此同时,在陕甘总督驻节之地,一个名叫高明信的农民,想着能否在种庄稼之外再有一个营生。机缘巧合,无意中得到的百合籽种,使高明信萌发了一个念头,在自家的土地里能不能种出不仅为药用,又能食用的百合?苦心人天不负,高明信种出的百合甘甜,无苦味,色泽洁白如玉,是百合中的极品。从那时开始,百合种植渐次流布,直至今天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已成为兰州具有城市名片性质的特色农产品。左宗棠青史留名靠的是文治武功,而百合则是以高明信为代表的先辈农人留给兰州的念想、记忆,一份泽被后代的衣食之源。
高明信喜欢看百合花,怎么看也看不腻。因为喜欢,他就在地里尽可能长、尽可能久、尽可能多地保留百合花,他的说法就是好看,想多看看。若干年后,高明信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百合王”。他的说法还是:我喜欢。那花儿就是好看。我就是想多看看。再说民以食为天吧,除了吃饱肚子,咱还能看花赏景,不好吗?这话传到庄主康二爷那里,康二爷也忍不住赞叹:仓廪足而知礼节。人家明信这才叫好庄稼人呢。
正如作者所言,让高明信为普通人代言发声,是源于一种暖烘烘的情怀。在《大河之城》里,所有为国家、为乡里作出贡献的人,就要被铭记,被传颂。这是文学的担当,是出版的责任。
黄河穿城而过的兰州,左公柳、兰州百合,都成为历史留给这块土地的念想。《大河之城》以这样一种方式记录,是缅怀,也是一种念想,还带有一种天问:前人留下的已然成为历史,我们又应该给后人留下怎样的历史呢?!
(《大河之城》,蔡磊著,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