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3月23日
第06版:评论

【看法】

重罚背后的警示

史洪举

3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对某银行的罚单,某银行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均指向客户信息收集、保护等方面,因而被罚450万元。(据《新京报》)

在人们的印象中,银行是安全和信用的象征,但不容否认的是,银行泄露个人信息的事件却时有发生。这次某银行被处罚,延续了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侵犯客户权益行为的重罚态势,只有高悬重罚利剑,方可形成强力威慑,让金融机构不敢漠视客户的合法权益。特别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如果其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从事违法违规活动,既严重侵害客户的合法权益,更会引发公众对其管理水平、风控能力的合理怀疑,甚至引发公众对整个行业诚信的质疑。这些个人信息价值很大,如果被泄漏后,更有可能被不法者用于窃取储户财产,后患无穷。

事实上,我国对个人信息尤其是财产信息的保护还是相当严格的。根据有关规定,除本人外,只有司法机关、税务机关等法律授权的机关可依照程序查询储户信息,其他人无权擅自查询、披露储户信息。违规者将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行政处罚乃至刑事责任。而以安全为底线的银行业故意泄露个人信息,是对其行业形象的颠覆,暴露出部分金融机构行业伦理缺失和管理混乱,无视储户权益,愧对公众信任。因而,涉事金融机构被处以450万元罚款,可谓“罚当其过”。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受罚的是银行,但是银行的钱也不是可以白白流失的,理当向负有主要责任的管理人员追责追偿,否则就是损害股东权益、公司权益。

毫无疑问,对金融机构侵犯客户权益行为保持高压态势,无疑能够形成警示效应。作为被处罚的金融机构,理当吃一堑长一智,及时补上漏洞。所有金融机构也应引以为鉴,健全管理机制,像保护存款那样保护客户信息,不再碰触红线,让储户既不担心存款安全,也无需担心个人信息安全。

2021-03-23 【看法】 1 1 甘肃日报 c242049.html 1 重罚背后的警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