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3月18日
第11版:文化

【文化视点】

播撒红色基因的种子

封康康

身穿军绿色的讲解服,带领游客走进南梁革命纪念馆和陕甘革命纪念园参观,为他们讲述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这些,是赵银苹每天的工作。

一年前,在邻近南梁革命纪念馆的列宁学校里,小学生何勇凯担任着学校的小讲解员。如今,升入初中的何勇凯虽然已从列宁学校毕业,但他宣讲红色故事的脚步并未停下。

赵银苹与何勇凯,一个在南梁革命纪念馆当讲解员,一个曾在列宁学校当小讲解员,母子同心,共同讲述红色故事。

春风温暖,生机勃勃。

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东北部的南梁,自春节假期以来,全国各地的许多游客纷纷来到这里参观、瞻仰。

南梁地方不大,却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占据重要位置。革命先辈与当地群众团结一心,齐心描绘了荡气回肠的史诗画卷,留下许多广为流传的红色故事。

2010年,得知南梁革命纪念馆招聘讲解员,赵银苹积极报名并通过了考试,成为一名专职讲解员。“第一次来到南梁革命纪念馆,古朴的门楼、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静谧的小院,都让我心生敬畏和向往。”赵银苹回忆道。

赵银苹先从讲解词入手,了解自己的职责、熟悉工作内容,整天在展馆里观察、学习,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就找资料、查文献,力求一清二楚、明明白白。

为了锻炼和提高自己,每次看到有游客到南梁革命纪念馆参观,赵银苹就主动前去为他们讲解,抓住一切机会勤学苦练,很快,她就从同批专职讲解员里脱颖而出,开始正式接待参观团队。

“进入馆门,我们将走过这段斜长的坡道,如同步入历史的时空隧道,一起去回顾80多年前发生在陕甘地区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每次讲解,赵银苹会先带着游客穿过荔园堡古城门洞,来到陕甘革命纪念园(即南梁革命纪念馆旧址),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讲述红色故事。

谈起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历程和背后的故事,赵银苹如数家珍。

为缅怀革命先烈,1986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决定筹建南梁革命纪念馆,并于当年11月7日落成。随后,南梁革命纪念馆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党史研究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及廉政教育基地,2004年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2012年,华池县启动实施了新馆建设工程,新馆于2014年9月28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新馆内的布展更加详细,通过大量实物、实景模拟、多媒体设备等方式记录和讲述着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功勋。一件件文物、一幕幕影像、一个个场景,都把人们带回到了那段惊心动魄、 激荡人心的岁月。

“这座高34.117米的纪念碑上,我们可以看到像狗蛋、毛女、三娃这种充满乡土气息的名字,还有很多人用自己的身躯谱写了革命胜利的赞歌,却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坚守信念、顾全大局的南梁精神。”赵银苹给无数的游客讲过这个细节,但每讲一次,总还能勾起内心最深处的震撼与感动。

新馆开馆后,赵银苹每次带领游客完整参观下来需要4个小时,遇到高峰期,一天可能会跑两三趟。遇到这种情况,时间往往比较晚了,参观的人群中会有一个小小的身影跟随着,他便是赵银苹的儿子何勇凯。

赵银苹到南梁革命纪念馆工作时,儿子何勇凯只有两岁。在儿子上二年级时,赵银苹将他从西峰带到南梁的列宁学校上学。于是,何勇凯经常跟在正在工作的妈妈身边,赵银苹在前面讲解,儿子在后面“听讲”,在潜移默化中汲取红色营养。

“各位老师好,欢迎来到列宁小学!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段光荣的革命历史……”在邻近南梁革命纪念馆的列宁学校(前身为列宁小学)里,每当游客走进校园,身着红军服的小学生就会字正腔圆、绘声绘色地为他们讲解这座学校的光辉历史。

位于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村的列宁小学,是中国共产党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所红色学校。与南梁革命纪念馆相距一公里。

在这所学校里,当年的窑洞教室保存完好——斑驳的黑板、简单粗糙的桌凳,师生们一起垒起来的土台,土台上还放着一盒沙土和两根木棍,这是当时学生写字的“纸”和“笔”。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红色种子带着理想拔节生长。

上小学三年级时,何勇凯以出色的表现成为列宁学校的实习讲解员,每天做完功课就缠着让妈妈教他讲解的站姿、语气、表情等,然后对着镜子反复练习。他还利用周末让妈妈带他到学校的展览馆练习走位、手势等,一有时间就在书本和网络上查阅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年级时,9岁的何勇凯成为列宁学校的正式讲解员。

每天接受着革命精神的沐浴,赵银苹认真负责、好强上进,何勇凯勤学善思、自强自立,母子两人共同进步。

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何勇凯被评为“新时代甘肃好少年”。2019年10月,何勇凯作为甘肃省的代表,参加了由全国少工委在北京举行的“红领巾心向党,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实践体验分享汇报活动,深情讲述了南梁闫洼子四十二烈士的故事。

如今,何勇凯已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庆阳附属学校学习。虽然不再担任小讲解员,但是红色文化的底蕴已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他时常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继续宣讲红色故事。

“革命烈士不怕牺牲的精神让我敬佩。有幸生活在南梁这片红色土地上,我一定会讲好红色故事。”何勇凯说。

2021-03-18 【文化视点】 1 1 甘肃日报 c241278.html 1 播撒红色基因的种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