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3月18日
第03版:要闻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是谁,唤醒沉睡千年的黑土地

——十万官兵决战北大荒

新华社记者 李凤双 王春雨 王建 黄腾

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北大荒博物馆,有一幅版画,题为《第一道脚印》。画面里,乌云低沉,垦荒勘测队的几位战士扛着设备,拄着木棍,行进在茫茫雪原,身后留下一行行脚印。

这里,曾是苦寒蛮荒之地。北大荒的拓荒史,始于先驱者的第一道脚印。

挺进!挺进!向荒原挺进!

为了开发这片神奇的黑土地,十万复转官兵奔赴北大荒,揭开了人类垦荒史上的壮丽篇章。

北大荒的沧桑巨变了不起!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披荆斩棘、开拓进取。

昔日的亘古荒原,如今已变成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正努力打造“农业领域航母”。

挺进,向亘古荒原开战

今年91岁的老党员王在邦,曾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参加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式。第二年,他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1958年4月,王在邦带着妻子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来到黑龙江边陲小城密山,开发北大荒。

和王在邦一样的几万名复转官兵,当年吹响了开发北大荒的“集结号”,10万名官兵扛着红旗,挑着行李,穿过山林,越过沼泽,直插北大荒腹地。

时间回溯到1954年6月,王震将军来到黑龙江省汤原县,看望正在施工的铁道兵战士。当看到官兵们垦荒收获的粮食、蔬菜后,王震有了把大批复转军人留在黑龙江“办农场,为国家多产粮食”的想法。

王震将军找到当时的铁道兵副师长余友清,在谈话后的第二天,余友清就背了一个小包,带了一个警卫员去踏查。他们在蒿草丛生、野狼出没、沼泽遍布的北大荒腹地,长途跋涉,风餐露宿。

1955年1月,铁道兵部队的第一个农场——八五〇农场成立。

八五〇农场的建设,为复转官兵开发北大荒提供了经验,一批又一批官兵向荒原发起集团式进军。1958年,北大荒迎来开发高潮,当年10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

开发,向广袤黑土地要粮

八五〇农场第一管理区第一作业站——王震将军点燃第一把荒火的地方,当时这里一片沼泽,野兽出没,风雪肆虐,荒草齐腰高。

在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摆放着当年使用的犁具、锄头。该馆馆长丁军说,当时没有农具,复转官兵就从日寇遗留的地下工事里捡来炮弹皮、废铜烂铁等,自制农具。

1955年5月,大地解冻,官兵们迎来了建场的第一个春天。一些低洼地还有冰碴,牲口在里面抬不起蹄,一步一趔趄。余友清提出人拉犁,年近半百的他跳进泥浆里,带头拉犁开荒。

在余友清带领下,官兵们第一年就开出了14.45万亩荒地,做到了“当年开荒、当年生产、当年收益”。

如今,在王震将军点燃第一把荒火的地方,当地建起了纪念雕塑。八五〇农场场长王洪斌说,这个地方如今建成了全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粮食亩产从当年的100多斤提高到1200多斤。

2020年,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粮食播种面积4330万亩,粮食调出量405.5亿斤,占全国20%,北大荒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华大粮仓”。

改革,打造“农业领域航母”

北大荒不仅为祖国生产粮食,还缔造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新时代,北大荒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垦改革中,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

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分公司总经理刘广润说,经过60多年的艰苦创业,从第一个军垦农场八五〇农场到如今15个农场,牡丹江分公司耕地面积已达672.5万亩。

北大荒立足现代农业,努力打造“农业领域航母”的同时,一场深化农垦改革的战役也在攻坚。2015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北大荒迎来转型发展新契机。

去年底,黑龙江农垦改革收官。北大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说,经过5年的“钢牙啃硬骨头”,黑龙江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实现了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社企分开目标。

体制机制改革的红利正加速释放。2020年,北大荒集团实现利润总额13.1亿元,比上年增长329.4%。“北大荒”品牌价值突破千亿元,并进入“世界品牌500强”行列。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北大荒再出发。

亘古黑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据新华社哈尔滨3月17日电)

2021-03-18 ——十万官兵决战北大荒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1 1 甘肃日报 c241243.html 1 是谁,唤醒沉睡千年的黑土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