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薛砚 东知布)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省以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为抓手,投入资金35.75亿元,实施治理工程项目276个,搬迁避让1.62万户、6万余人。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22起,避免伤亡1.51万人,转移受威胁群众1.67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5.5亿元。基本消除和控制2904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稳步提升,取得显著成效。
“十三五”期间,我省完成岷县漳县6.6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陇南“8·7”暴洪泥石流、舟曲江顶崖滑坡、临夏“7·18”群发性地质灾害治理,开展舟曲牙豁口滑坡治理。聚焦群众生命安全和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省自然资源厅科学研判诱因变化趋势,制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落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特别是把群测群防责任压实到村组、社区等最小行政单元。建立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点2001处,在10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专业监测点。组织开展中东南部39个县区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面积8.71万平方公里。开展17个重要城镇1∶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面积1.55万平方公里。从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等抽调人员580余名,赶赴陇南、甘南、天水等市州指导应急调查和抢险救灾。制定支持灾后重建的用地保障和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政策,编制完成《陇南等地暴雨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实施方案》。成功发布预警信息56次,紧急转移2267人,避免伤亡1754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4.3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