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群山起伏、沟壑纵横,被称为“地球的肋骨”“大山聚会的地方”,全县31万群众分散居住在1750条梁峁和3083条沟壑中。
作为国家“三区三州”和六盘山片区深度贫困县的东乡族自治县,是我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入工地、进农家、听民意、察民情,给东乡人民带来了党中央的关心和温暖。
2021年2月25日,一条喜讯传到东乡的大山深处,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辽宁方大集团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听闻此讯,驻扎在东乡的辽宁方大集团扶贫人员欢呼雀跃,400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最终换来了这份沉甸甸的褒奖。
回想起在这里战贫决胜的每一天,回想起艰苦奋斗的每一日,“真的不容易!”白青权这个壮实的汉子竟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白青权是辽宁方大集团扶贫工作队员。2019年5月,他和辽宁方大集团旗下企业的120多名员工毅然奔赴东乡,开展产业扶贫工作。
全国扶贫看甘肃,甘肃扶贫看临夏,临夏扶贫看东乡。2019年,辽宁方大集团——一家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民营企业,全面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按照省委主要领导的部署,集团董事局主席方威带领百余名方大扶贫干部员工一起扎根东乡,与贫困决战。方大人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主动请缨,尽锐出战,毅然扛起脱贫攻坚的重大社会责任。
短短一年多时间,在方威的带领下,方大人与贫困决战,谱写了一曲曲产业扶贫的壮歌。在东乡的河滩旁、山村里、深山中,处处是方大人忙碌的身影。
东乡县委书记马秀兰介绍,在辽宁方大集团扶贫车间的带动下,当地家庭妇女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纷纷走出家门,从一名乡村妇女,变成了一名产业工人,全县于2020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更令人振奋的是,东乡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呈多点开花之势,多元发展、多产支撑的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方大丽明纺织有限公司成为东乡第一家出口创汇企业,让东乡制造走出国门,让世界认识东乡;
甘肃东药明祖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顺利投产,结束了东乡没有中成药规模化生产的历史;
东乡县振东致远公共客运有限公司正式启动运营,结束了东乡没有公交车的历史,彻底解决了东乡人民出行难、出行贵的历史性难题;
……
一个个变化正记录着东乡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重大突破。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省委主要领导在东乡调研时曾指出,要用好资源禀赋,发掘民族特色,做大做强富民产业,增强民族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围绕做大做强东乡富民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这个重大课题,一群穿着工装,天天和设备机器打交道的方大员工转身一变成为光荣的扶贫工作者,在这片陌生贫瘠的土地上,开始了他们帮助东乡人民实现脱贫致富梦想的人生新征程。
2020年11月21日,注定将被许多人铭记。这一天,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庄严宣布东乡县等8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东乡能够如期摘帽脱贫,凝聚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凝聚着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艰辛付出与努力。辽宁方大集团就是众多社会力量中的重要一员。
辽宁方大集团产业扶贫的措施、做法、成效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多次对方大产业扶贫项目进行采访调研,称赞这是“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生动实践。辽宁方大集团产业扶贫独具特色、精准务实,是真扶贫,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从捐款到产业扶贫 方大人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产业扶贫路
多年来,辽宁方大集团始终牵挂着我省脱贫攻坚工作,鼎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2018年8月,辽宁方大集团在甘企业全面响应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号召,捐款5000万元为我省扶贫工作添砖加瓦。
“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方威说,来到东乡他才充分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的真正意义。单纯的捐款只是“输血”,只有帮助东乡建立自己的产业,让老百姓就近就业,有长久收入,才能真正拔掉穷根。因此,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走出一条适合实际的产业扶贫路,让东乡群众不仅脱贫还要致富。
怎样找到适合东乡的脱贫路子,怎样找准东乡扶贫的突破口?方威率队深入东乡24个乡镇调查研究、现场论证、座谈交流;翻山越岭、进村入户,与企业扶贫队伍一道为东乡困难群众把“贫”脉、找“穷”根。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方威和他的团队对扶贫工作的认识有了根本性转变。
方威说,原本以为扶贫就是给贫困地区、贫困户捐钱,但来到东乡才真正认识到,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实现精准扶贫,就要找到“贫根”,对症下药,实施靶向治疗。在方大产业扶贫项目论证会上,方威明确提出“就业9000人以上、月人均收入2600元以上”的产业扶贫工作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精准脱贫措施。
自2019年5月起,一支支精干的方大扶贫工作队从辽宁、江西等地汇聚而来。辽宁方大集团2名副总裁常驻东乡,带领百余名方大骨干员工,分成20多个脱贫攻坚小组,克服种种困难,谋划项目狠抓落实。很快,一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在东乡聚集落地,开创了东乡招商引资的新局面,成为东乡脱贫攻坚领域的示范样板,体现了辽宁方大集团真情帮扶东乡的决心和力度,展现了方大速度、方大效率、方大情怀。
短短一年多时间,方大企业把产业扶贫作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举措,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协作。截至2021年2月,辽宁方大集团已在东乡累计投入资金5.5亿元,落地实施产业帮扶项目27个,盘活运行扶贫车间31个,占全县扶贫车间的51.67%,解决就业9700多人。集团旗下方大炭素、方大特钢、九江钢铁、萍安钢铁、东北制药、中兴商业、北方重工等知名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产业资源优势,先后在东乡落地服装加工、中草药种植采收及深加工、现代针织、特色食品、装备机械制造等多个特色产业扶贫项目。通过创新扶贫机制,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脱贫转化,不断提升东乡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有效破解了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难题。
在东乡这片黄土旱塬上,方大人不忘初心,更加坚定高质量发展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国家为社会多作贡献的信心和决心。他们挥洒汗水,留下一串串攻坚克难的印记,接受困难与挑战的洗礼,肩负起产业扶贫的责任担当,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当地群众的“幸福指数”。
从农民到工人 方大人拔掉了东乡人思想上的“穷根子”
在扶贫实践中,方大企业扶贫工作人员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东乡脱贫的难点究竟在哪里?大家逐渐认识到,扶贫工作既不缺资金,也不缺人才,最难的、最迫切的是改变当地群众旧有的思想观念。受历史、文化、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当地群众有许多人不愿出远门,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勤劳致富的意识薄弱,向政府、社会“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这里的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再加上语言不通,交流起来很费劲。刚开始工作开展得很艰难,愿意主动报名到车间务工的人寥寥无几。”一位方大扶贫工作人员介绍说。他和同事们挨家挨户上门做贫困群众的思想工作,有时候饭都顾不上吃一口,一天下来,脚都磨出了血泡,却经常碰一鼻子灰回来。但他们并不灰心,第二天继续坚持去家访。
在东乡各级干部的帮助支持下,扶贫工作人员逐步克服了与村民语言交流的不便,逐村逐社入户讲扶贫政策,讲产业优势,动员村民投入车间生产,鼓励村民学习技能,安心上班,早日脱贫致富。通过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放下思想包袱,走出家门,到扶贫车间上班。
对此,今年26岁的东乡县大树乡南阳洼村村民马林红深有感触。“扶贫车间刚开始成立时,只有四五个人报名。后来我将自己的工资表和挣到的钱拿给大家看,许多村民才相信了。”马林红介绍说。后来,她动员自己的婆婆到扶贫车间里上班,村里越来越多的姐妹们主动到扶贫车间上班。现在车间里订单很多,大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项目刚开始启动时,有的少数民族女工在车间内务工,丈夫像接幼儿园小朋友一样守在门口接妻子;许多女工为了收割玉米,一请假就是一个月。时隔一年多,记者再次走访扶贫车间,发现车间已发生了很大改变,“老婆务工、丈夫接送”的现象已经没有了;扶贫车间已有一批相对稳定、长期务工的熟练工。
方大企业在加快帮扶项目落地、提升产业扶贫效果的过程中,本着“精准持久、群众参与、让利于民”的原则,注重通过宣传、思想引导、激励带动等各种方式引导务工群众逐步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勤劳致富的意识,帮助他们从思想深处挖掉“穷根子”,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能在家门口就业,每月还能领到几千元的工资,东乡群众的思想观念慢慢地发生了变化,愿意务工的人越来越多了。马林红说:“从来也没想过我自己也能赚钱,也能养家糊口。现在有钱了,我一定要把我的娃娃送去上学,考个好大学,让娃娃比我们过得更好。”
“把产业做起来,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我们方大人就是要真扶贫、扶真贫,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方威掷地有声地发出动员令。产业扶贫,既是党中央的殷切希望,也是辽宁方大集团脱贫攻坚的目标。在方大人众志成城的倾力帮扶下,这一目标已从蓝图变为东乡万千群众的幸福实景。
看着生机勃勃的东乡,方威感动地对扶贫人员说,面对恶劣环境长期驻扎,你们没有一个叫苦,没有一个叫累,没有一个主动要求返回,我为你们骄傲,为你们自豪,更要向你们学习。
从“输血”到“造血” 方大人破解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难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辽宁方大集团产业扶贫的成效如何,东乡群众最有发言权。
辽宁方大集团的做法是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把产业扶贫作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举措。
“每个月我会按时领到工资,每个月工资收入不低于2600元,而且随着我技术水平的提升,每个月工资还在逐步上涨。”34岁的闵麦乃家住东乡县考勒乡三塬村,过去她一直在家照顾孩子做家务,自从由辽宁方大集团所属企业投资兴建的临夏州回味斋食品有限公司投产运营后,她成了一名产业工人。能够在家门口上班挣钱,她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东乡县西域行服饰有限公司女员工马阿西果原来是一个不会写自己名字、不会讲普通话,爱哭、缺乏自信的人。通过培训,她的缝纫技术越来越娴熟,一个月能挣5000元工资。如今,马阿西果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整天笑容满面。
扶贫不仅消除了经济贫困,更消除了思想贫瘠,让人变得自信自强,真正“站”起来了。
“再也不用背井离乡,我在这里工作很开心。从家到单位就10分钟,单位还管吃管住,一个月能拿3000多元呢。” 马艾米乃家住东乡县达板镇,说起自己在方大丽明上班的情况她满心欢喜。在车间里,还有很多和马艾米乃一样的东乡族妇女,她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员工满勤月收入2600元,计件奖励后最高可达5000元。
方大扶贫项目遍地开花,让许多像闵麦乃、马阿西果、马艾米乃一样的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学到技术,成为产业工人,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辐射一村”的目标。
一个贫困群众的稳定就业,就能改变一个贫困家庭,一个家庭的脱贫致富,又会给其他村民的观念造成冲击,让更多的人明白劳动致富的道理,让整个村子有了新的希望。谁说“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一个个产业扶贫项目已经让东乡变成了一片劳动致富的沃土……
从贫穷到富裕 方大人助力东乡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2020年8月25日,方大扶贫项目——东乡县振东致远公共客运有限公司正式启动运营,结束了东乡没有公交车的历史,彻底解决了东乡人民出行难、出行贵的历史性难题,为东乡县成立70周年献上一份特别的厚礼。
结束东乡没有公交车的历史,这只是辽宁方大集团产业扶贫成果的缩影。经过一年多来的艰苦奋战,方大企业充分发挥方大影响力大、资金雄厚等优势,先后赴广州、深圳等地引进龙头企业协力推动产业扶贫,成功招揽了一批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入驻东乡。同时,还助推了一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在东乡聚集落地,进一步壮大了帮扶合作力量,为助力东乡发展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
2020年8月7日,一辆满载着涤纶线的加长卡车从方大丽明车间缓缓驶向青岛港。车载的24涤纶线将从海上运往土耳其。这是方大丽明生产的第一批出口产品,也是东乡历史上第一批出口产品。这个由辽宁方大集团与合作方合资兴建的大型纺织企业,其产品将销往孟加拉国、菲律宾、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阿曼等国家。企业步入正轨后,全年可实现产值1.1亿元、利税1100万元,出口创汇1500万美金。
“这哪里是扶贫车间,分明就是现代化的工厂。应该给方大戴上大红花!”省委主要领导到方大扶贫车间实地调研后这样赞叹。
辽宁方大集团按照“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投资兴办、增资控股等形式,有效盘活了东乡扶贫车间,实现了与地方贫困村产业项目对接帮扶,推动了产业扶贫迈向深入,点亮了东乡人民的新生活。目前,扶贫车间覆盖民族食品加工、服装生产制作、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尤其是纺织针织、中药贴片等项目,开创了东乡产业新领域。
辽宁方大集团产业扶贫工作赢得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肯定。省委主要领导在东乡县调研时评价道:辽宁方大集团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型企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方威是一位有着浓厚家国情怀的企业家。临夏州委州政府发来感谢信,称赞辽宁方大集团在临夏脱贫攻坚实践中创造了“方大模式”“方大速度”,树立了新时代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良好形象,衷心感谢辽宁方大集团和董事局主席方威给予当地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私帮助。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产业扶贫不仅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需要,而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方威多次表示,“我们是响应党中央号召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决不能搞面子工程,一定要实事求是。产业项目一定要覆盖整个东乡,实现群众真脱贫。”
未来,方大产业扶贫工作将依托现有金银花、马铃薯、羊肉3个农业全产业链项目,按照龙头企业牵引、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特色产业的思路,积极推动东乡开展种植结构调整、规模效益提升工作;促进扶贫车间向扶贫工厂转化,推动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带动更多的东乡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促进东乡县域经济发展,实现脱贫成果的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推动东乡人民努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