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3月06日
第12版:生活

【陇上烟火城】

兰州的白描

夕阳下的黄河

白塔山

五泉山公园的霍去病雕像

牛肉面

东方红广场的鸽群

兰州航拍图

文/张子艺

我们都是大地的孩子,藉由血缘和爱,栖居在兰州这个城市里。

这是一种诗意而浪漫的表达。

其实,我们的祖先,就从黄土中而来,种植,采摘,节气,朝令,他们最终选择了一条大河的方向,我们在此出生,我们在此抵达。

衣食住行,喜怒哀乐,这波光潋滟般宏大又琐碎的生活里,我试图用文字描摹出兰州的模样,一个大河穿越而过城市的白描。

1

早知道黄河的水干了啊

修铁桥是做啥呢哎

早知道干妹妹的心变了

看脸啊是做啥呢哎

——《黄河谣》 赵牧阳

没有一个外地人会错过黄河。甚至还会有很多外地人专程要在黄河岸边的土地上走一走,过黄河而不看,应该是个莫大的遗憾。

这些从兰州出发,浪迹天涯的民谣歌手,心里怀揣着滚烫的惊雷,用他们或嘶哑或清亮的嗓子一句一字地吐出来,我的黄河,我的兰州,我爱的人,那些求而不得的爱意,那些无意间错过的旅人,像西北最猛烈的风,刮过听者的耳朵,直抵心的深处。

于是,那些被打动的喜悦与哀愁,有了一个具象的存在。

到黄河边去吧,看一看孕育出如此滚烫和炙热歌喉的黄河,看一看黄河边唱着歌谣的他们。

在兰州最高点的皋兰山上,人们极目远眺,密密麻麻的城市丛林之中,一条蜿蜒的河镶嵌在那里,像一条玉带。这个比喻,兰州的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作文用到成年之后,委实也没有什么比这个词更贴切的形容。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举办,人们沿着黄河两岸奔跑的时候,媒体说,黄河,被绿色裹着的跑道,像两条逶迤相伴的巨龙,玉带、巨龙,都是大词儿,都是人们心目中辉煌的、宏大的存在,的确,从来没有人舍得用其他词来轻慢黄河。

在兰州另一侧的白塔山,白塔山因有一座雪白的塔而知名。人们登上白塔山,在山的环绕中,只要望向城市,黄河就端端地在那里,想要拍一张没有黄河的照片,连最高明的摄影师都会摇摇头:“做不到。”

我们从城市的南面穿越到北边的时候,横跨黄河的大桥上,黄河不由分说戳入眼睛,人们点点头,这是最寻常的一天:“嗯,今天天气好,黄河都更加好看。”

知乎上有个提问:为什么很多民谣里都有兰州?

作者列举了低苦艾、野孩子、刘东明等几位组合和歌手,最后用张玮玮的话得出一个结论“越是沉默的地方,音乐就越受欢迎”。

这只是处在中原抑或是经济、文化中心对于远方的遥望,就像当年汉武帝遥望河西四郡时一样,充满着幻想和好奇心。

2

“边城之地;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汉书·蒯通传》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但先有河还是先有城?这是一个确凿的可以给出明确答案的问题。

金城兰州,取“固若金汤”之意。

第一次从文史专家张克复口中听到这句话,他的声音高亢、有力,又略有磁音。从他具有惊人记忆力的大脑中被搜索出来,那些从泛黄的纸页里写就的词,开始在眼前的时空中熠熠生辉。

人们爱将甘肃域图比作一枚玉如意,那么兰州,恰恰在如意的中段,这是一个非常平衡的位置,兼顾了两侧最遥远的城市,像一枚钉子,牢牢地将甘肃左右牵引了起来。

兰州,这座因着地理位置而建设的城池,多年后,因着地理位置成为省会城市,足以说明,地理位置就是他最大的天赋,这个位置是如此重要,如此精准,以至于人们隔着几千年的岁月,不得不再次选择他。

兰州东高速路入口一拐弯,就看到一个高大、威猛的雕塑,是霍去病。城市内的五泉山公园里,矗立了多年的霍去病雕塑,经年累月,马蹄的位置,被人们抚摸得黑亮黑亮的。兰州人对于霍去病是有特殊感情的,这个历史上留下名字的英勇将军,曾征战甘肃河西,打败匈奴,打通河西走廊,逐步使兰州成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商贸往来的大市场和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地区。

汉武帝时期,在西固设置了金城县,自此,兰州的城市域图开始在地图上被标注,被注意,被作为锲子,牢牢地插在匈奴的眼前和心里。

“金城”的名字,是基于战略地位而取的。“定西”“安西”这些名字,都曾寄托着统治者对于安定一方的美好心愿,但“兰州”则是诗意和绚烂的。

兰花是中国古老的花卉之一,有种兰花在兰州南侧的山上漫山遍野地开着,人们将此山命名为“皋兰山”。这是一种蓝紫色的花朵,花蕾小而碎,星星点点地绽放山地。

隋文帝开皇元年,在如今兰州城关区的位置,设置了“兰州总管府”,粗犷雄峻的大河两岸之间的城,用一种美丽的山花作为名字,“如兰之州”,险峻中带着秀丽,豪放中带着柔美,“兰州”一名就从这时开始,代替了金城。

兰州作为黄河上游的中心城市、第一个要塞、丝绸之路上的渡口地位开始凸显,公元1399年,明肃王驻藩兰州;清初,清王朝设立甘肃省,兰州被确立为省会;乾隆二十九年,兰州又成为陕甘总督署的驻地。古代甘肃幅员辽阔,辖域包括今日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西部。至此,我们就可以看出兰州是古代中国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但皋兰山上摇曳的兰花不知道这一切,风吹来的时候,兰花的香气淡淡地弥散开来,就像两千多年前那个被命名为“兰州”的傍晚。

3

午夜入城的羊群/顶着大风雪/穿过广场。

午夜入城的羊群/东渡黄河/来到兰州。

午夜入城的羊群/迎着刀子/走向肉铺。

——《羊群入城》叶舟

在西北,人们无法绕过牛羊。

羊从戈壁,从高山,从平原,从水草丰美到高寒草原,来到兰州,午夜入城,嘈嘈杂杂,对于未来一无所知,像世界上最纯洁的生灵,一头撞上这个城市的灯火通明。

这是牛羊的宿命。

羊在灰白色的混凝土森林中冲撞——它们已经早早被指定了一条路,一条属于羊的路,牧羊人举着鞭子,反穿着羊皮袄,机械地将鞭子甩到空中,他也曾在旷野中如此这般,但当时有清凉的风,穿过响亮的鞭子,在此刻,他听不到鞭子的声音。

羊很快就在流水线上变成羊肉,在天亮之前,已经挨个送到肉铺,然后,变成肉卷、肉块、骨头、杂碎,成为人们的盘中餐。

但更家常的,是牛肉面。

兰州的牛肉面馆多如牛毛,兰州人开玩笑说:“我们吃过的牛肉面足以把地球缠成毛线团子。”挑剔的食客在品尝过一家家面馆后,深知哪家的面劲道,哪家的肉好,哪家的汤鲜,哪家的辣子好,哪家的萝卜片透明、清脆,这些都清清楚楚地记在老兰州人心里。

我,本人,曾经在某个深冬,某个三九刚刚开始的第一天,做过一个关于兰州一百家牛肉面的测试。

这是异常寒冷的一个冬天,也是一个疯狂的野心开始萌芽的日子,兰州的牛肉面馆明晃晃的招牌像是一面面旗帜,吸引着我们向前冲将过去,面,汤底,辣椒,没有加肉,这是一个卸掉所有门槛,仅仅针对牛肉面“刚需”所作出的测评。

五泉下广场的占国、舌尖尖、思泊湖,驰名全国的金鼎、东方宫,西固的陈记、黄河边的安泊尔、桥北的苍鹰,可以说,所有曾经被载入记忆中的牛肉面,都在这一百碗中露了脸,这是一个庞大的测评,甚至我们在面对一百碗面不由自主展示出一种惶恐和胆怯,如果说前期是憧憬和野心勃勃,那么在吃了十几碗面之后,我们不由地心生畏惧,对于这种测评开始疑惑:“真的要吃一百碗吗?以前吃过的能算吗?”

无论如何,当一百碗牛肉面彻底下肚的时候,我们此前所有的欲望和野心都被这扎扎实实的面条灌溉,成为结结实实长在身上的脂肪,我们不约而同地击掌嘚瑟:“是的,没有人比我们更懂牛肉面。”

4

我忆兰州好,熏风入夏时。

踏花寻竹坞,醉日泛莲池。

泉石多清趣,园林尽古姿。

晚来水车下,凉意沁诗脾。

——《我忆兰州好》清·江得符

兰州有一个知名的女艺人,结婚当日,舞台上摆着真实而巨大的旋转木马,推上台的蛋糕上,白马围着中心转圈,大红色的请柬下方,一枚小小的、金色的旋转木马欢快地转动着。人们猜想,这一定是爱情信物吧。

但她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这是小时候兰州五泉山上的旋转木马。她说,她家住在安宁区,每次进城,都是考完试或者节日这种大日子,要穿上最好看的衣服,然后全家人开开心心地去城里,去五泉山,去中山桥,旋转木马也是不是每次都能坐,要看手头零花钱的多少。

对于兰州的小女孩来说,五泉山上的旋转木马,承载着她的欢喜和憧憬。如果能再啃一根504雪糕,最好是粉色草莓的,那一定是最美的夏天。

这个甜丝丝、冰冰凉的雪糕,4毛钱,在兰州曾风靡一时,是属于兰州小孩的集体记忆,因着这种情愫,在504雪糕停产多年后,恢复生产的那年夏天,这个雪糕刷爆了兰州人的朋友圈。

兰州是老工业城市,年轻的孩子们对于这个头衔已经显得陌生,但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兰州是重要的重工业城市。“共和国长子”这个头衔,曾经像一枚桂冠一样,牢牢地戴在他的头上。也正是因着当年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兰州人的普通话普及率非常高。十多年前,有一位作家从兰州火车站下车,惊异地发现,连兰州的出租车司机,都能说一口标准而纯正的普通话,这个发现令他大为吃惊,特意将这个细节写在文章里。

对于更小一点的孩子来说,没有在东方红广场放过鸽子的不是兰州娃儿。

这是兰州为数不多、老少皆宜的一项游戏,鸽子扑棱棱地在明净而湛蓝的天空中低旋,孩子们仰起脸看着飞翔的鸽子,手里捏着一包打碎的玉米粒、大麦、扁豆混合出来的鸽子食,一块钱一包,有些家长会从家里准备一大包,贪食的鸽子在孩子身边挨挨挤挤,啄食娃儿手心里的粮食,等到数码相机、手机日益盛行的时候,东方红广场背景下的鸽子和孩子,都曾在取景框里,留下过笑容。

对小男孩来说,黄河边放过的风筝,代表着一种无拘无束的童年,开阔的河边,没有蜘蛛网一样的电线杆,风筝可以飞得很高,很远。时过境迁,已人到中年的小男孩在远方唱起一首关于黄河的歌谣:“再不见风样的少年格子衬衫一角扬起,从此寂寞了的白塔后山今夜悄悄落雨,为东去的黄河水打上了刹那的涟漪,千里之外的高楼上你彻夜未眠。”

2021-03-06 【陇上烟火城】 1 1 甘肃日报 c239368.html 1 兰州的白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