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3月02日
第09版:乡村

【乡事】

“小课堂”托起牧村新希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东知布

初春的清晨,太阳从草原的东边升起,夏河县阿木去乎镇牙利吉村里飘起缕缕炊烟。

吃过早饭,才让当知老人便带着自己的两个孙子,兴高采烈地走向村委会大院。听说村里的“小课堂”开课了,老人想早早地去给孙子报个名。

村委会的大院里,已经来了好多孩子,几位年轻人有的给孩子们安排座位,有的忙着擦去黑板上前一天的板书。

“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我又不识字,孩子做作业遇到问题我一点都帮不上忙。”才让当知感慨地说。

“最愁的就是孩子的学习!”“要不是这个‘小课堂’,孩子的假期作业都完不成。”一旁来送孩子上课的其他老人也纷纷说道。

牙利吉村是一个纯牧村,250多户牧民分散居住在村里。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扶持下,牧民群众告别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随着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孩子只能交给留守的老人照看。老人照顾孩子的吃穿和安全还能胜任,但学习和作业却让这些一辈子都在跟牛羊打交道的牧民老人一筹莫展。

老人们的困扰,也成了牙利吉村在外读书的几位大学生的心头事。前年寒假,几位大学生一合计,准备办一个免费的“小课堂”,给村里的孩子们辅导假期作业,帮爷爷奶奶们减轻辅导学习的负担。

说干就干!可“小课堂”还没开办,难题就出现了:牧村村民居住相当分散,要照顾到全村的孩子,就必须选一处居中的位置。

位置居中的房子只有村委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几位年轻人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村干部。没想到村干部一听,当即表示全力以赴支持。村委会的会议室当教室,村干部腾出宿舍教师住,补习班的教学工具由村里出钱买……

“让村里孩子们好好学习,不仅是家长的事情,更是我们村干部的责任!”牙利吉村党支部书记道吉说,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只有孩子们有知识,我们牧区的生活才有希望。

就这样,一个“大学生教小学生”的假期“小课堂”在牙利吉村办起来了。几位大学生分工开课,有的帮小学生辅导假期作业,有的帮中学生解决课业难题,还有的甚至专门开课,为村里的中老年人普及文化知识。

村民才让拉毛家是离“小课堂”最远的,可每天她都按时送孩子来学校。家住村委会附近的村民看她不容易,就主动将自家的一间房子腾出来给她的孩子住,省去了每天路上的辛苦。

“太感谢了!我和丈夫都不识字,孩子的学习完全使不上劲。”才让拉毛说,如今有了村委会和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孩子终于有了学习的地方,就连丈夫也想来学习文化知识了!

一件事,牵动百家心。看到村委会房子里没有暖气,老师孩子们的午饭和晚饭都没保障,村民们自愿送来煤炭、牛粪和食物,让他们吃得饱、睡得暖。

“没想到我们的一个想法,能引起这么大的共鸣。”大学生扎西才旦是“小课堂”的发起人之一,如今“小课堂”里已经有54名学生,这让他有压力更有信心。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我们年轻人要自找‘苦’吃。现在我才明白,找‘苦’吃,不仅能服务他人,更能磨砺自己。”

如今,村里有了“小课堂”,不仅孩子们的学习成绩都有了进步,村里互帮互助的氛围也越来越浓了。眼下,村委会和几位大学生正在筹备着把“小课堂”的规模变得再大一点,让附近村里同样有困难的孩子们也能来上课,也能让更多大学生参与进来,让“小课堂”的老师队伍壮大起来。

2021-03-02 【乡事】 1 1 甘肃日报 c238586.html 1 “小课堂”托起牧村新希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