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沈丽莉
刘四儿曾是文县中寨镇中寨一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20年受疫情影响,这一年他都没有外出打工,可收入却没受到影响。原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刘四儿参与了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在工地搬运水泥、石头等,每天能领到200元工资,一个月下来能挣5000多元,实现了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2020年8月,文县发生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害,对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面对灾情,该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工作,将重建与赈济结合起来,通过实施一批项目、发放一笔报酬、组建一支队伍、培训一批工人、掌握一项技能“五个一”以工代赈方式,多措并举为灾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灾区群众收入,把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为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去年以来,文县因地制宜谋划、积极主动申报,建成了一批农田水利、乡村道路、桥梁堤防等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有力支撑了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去年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140个,总投资1.3亿元,为受疫情影响滞留农村的劳动力提供了更多务工机会,帮助他们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加务工收入。
去年8月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为尽快修复水毁农田,复耕复种,降低灾害损失,文县利用以工代赈方式实施水毁农田修复,各乡镇配合,各村充分发挥“两委”班子作用,组织发动各村群众投入到水毁农田修复工程建设中。截至目前,全县20个乡镇已完成水毁农田修复5.47万亩,参与群众达2万多人。
为有序推进以工代赈灾后重建工程建设,文县一方面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充分创造就业岗位,优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其他农村低收入群体;另一方面加强宣传引导,动员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同时,鼓励群众在以工代赈建成的产业园区和工厂车间务工,通过与企业签订长期务工协议,建立就业增收长效机制。立足产业特色筹建扶贫车间,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推动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目前,文县已建成扶贫车间46家,引导1046人在扶贫车间就业,其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90人就业,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在以工代赈灾后重建过程中,文县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统筹实施,发改、扶贫、财政、交通、水利、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协调联动,有效调动贫困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为灾后重建和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