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2月07日
第01版:要闻

为了希望的明天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飞播造林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题记:有梦想,就有明天,我坚信。

“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唐时白居易尚能栽下一片绿色,惠及后人,新时代的我们又岂能输给古人。

飞行员的头发白了,可播撒在华夏大地上的万余吨、亿万粒种子,正在蓬勃生长,那是绿色的希望,那是灿烂的明天。

更何况,还有年轻一代持续接力,那希望就会不断绵延,那明天就会更加绚烂。

“上个世纪80年代初,阿拉善左旗规划飞播造林840万亩,截至2020年已累计飞播581万亩;‘十四五’期间,再完成100万亩,预计2035年全面完成飞播目标。”从事林业工作35年的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林业工作站站长刘宏义心里,像有把算盘,“飞播账”算得一清二楚。

和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打了几十年交道,刘宏义清楚,他的远景目标不是梦,是梦想,肯定能实现。

自1982年,这个大队进入阿拉善左旗至今,近40年的飞播,不仅帮助他们以势不可挡的“绿色速度”阻挡了腾格里与乌兰布和两大沙漠的“交会握手”,也以漫山遍野的“绿色长城”,给予他们治沙的信心和力量。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谈起飞播,刘宏义难掩喜悦,细细讲给记者听。

苦心人,天不负。近40年的飞播,终于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形成间隔长350公里、宽3至20公里,在乌兰布和沙漠西南边缘形成间隔长110公里、宽3至10公里的两条飞播造林治沙“锁边”带。

相伴而生的,植被覆盖率从5%左右上升至12.8%-50.4%;沙尘暴频次、强度大大减弱;植物物种从飞播初的3个,增加为五六十种;动物物种从“沙漠死海”到野兔、狐狸、獾猪满地跑,老鹰、小鸟凭空飞……(转4版)

2021-02-07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飞播造林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下) 1 1 甘肃日报 c236280.html 1 为了希望的明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