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当前,我国耕地保护与利用工作面临诸多挑战。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不高,中低等级占三分之二以上;耕地退化加剧,东北黑土有机质下降,南方红黄壤酸化,北方土壤干旱盐渍化,障碍退化耕地面积占比达40%。
这是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3日举行的“科技创新引领耕地保护与利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消息。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周卫表示,面对人多地少的国情,长期以来我国采用高投入、高产出模式,加剧了土壤酸化和农业面源污染,迫切需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推动耕地保护利用与地力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要求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
周卫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农科院坚持以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基础理论创新、关键技术研发与重大产品研制,在东北黑土地地力提升与可持续利用技术、南方低产水稻土改良与地力提升关键技术、典型红壤区农田酸化特征及防治关键技术构建与应用、主要粮食作物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据了解,“十四五”时期,中国农科院将加快建设国家耕地质量科学研究中心重大科技平台,推动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系统业务运行,围绕东北黑土、南方红黄壤、北方旱地等“三块地”深入开展科技攻关,开展土壤培肥与地力提升重大科技攻关,为国家耕地保护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