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1月26日
第06版:展望“十四五”迈向新征程——热烈祝贺2021年省两会召开

平凉:攻坚克难谋发展 砥砺前行谱新篇

华亭煤业集团砚北煤矿新貌。

泾川县王村镇千亩向日葵花海成为当地及周边游客短途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崇信县艾德三维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矿用设备绿色制造项目建设工地现场。

2020年4月1日,平凉市第二、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7名队员凯旋。

平凉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外景。

静宁县八里镇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

灵台县盛丰农牧业综合开发公司养殖的“平凉红牛”。

静宁县雷大镇合岘村的果农在果园里采摘苹果。

泾川县高平镇任家寺牛家咀村易地搬迁安置点。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平凉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盯全面决胜小康和“十三五”规划目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疫情防控阻击战、脱贫攻坚收官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幸福美好新平凉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众志成城控疫情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平凉市及时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动员全市上下共克时艰、抗击疫情。

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平凉市及时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联防联控领导小组,科学制定“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分区分级防控策略,迅速构建起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防控工作体系。组织万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深入街道社区、住宅小区参与疫情防控,动员全社会力量同心战“疫”。在全省率先确定定点隔离和救治场所,延长留观期限,实施中西医联合救治,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疑似、确诊病例“双清零”,做到了确诊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先后选派29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贡献了平凉力量。

统筹推进常态化防控,全面落实“四早”措施,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传染病首诊报告负责制,完成市县两级定点医院和后备医院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升级改造。投资6000万元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22个,日检测能力达到10万人份。

强化应急物资保障。综合运用产能动员、物资储备等方式,抢抓疫情防控物资短缺“窗口期”,10天内建成了全省首家医用口罩、防护服生产企业,蓝康医疗器械公司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力支持企业跨界转产、延链补链,建成防疫物资生产线37条,在全省率先形成较为完整的医疗防护用品全产业链体系。市级财政投入1088万元,建成市疾控中心应急物资实物储备专用库房,采购储备医疗救治药品、核酸检测试剂等应急物资5类54种,有效保障疫情防控应急需求。

全力冲刺脱贫攻坚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平凉市围绕“五个聚焦”,实施“九大冲刺行动”,并以“十查十看十补课”为抓手,扎实推进“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和“5+1”专项提升行动,脱贫攻坚收官任务即将全面完成。

尽锐出战攻克最后堡垒。平凉市委先后召开7次常委会和9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专题研究调度脱贫攻坚工作,安排市级主要负责同志包乡抓村、蹲点督导,对所有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挂牌作战,实化细化“一户一策”,巩固提升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脱贫的突出问题。全面组织开展“遍访贫困户”活动和检视清零行动,顺利通过国省考核验收。

全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在抓深化、抓提升、抓质量上狠下功夫。教育扶贫成效进一步巩固,适龄儿童上学实现应入尽入,138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全部竣工。全面完成村卫生室清零目标,贫困人口慢病签约率、大病救治率达到100%。扎实开展安全住房动态监测和危房清零“回头看”,拆除改造危房3092户,搬离窑洞住户1367户,农村危房实现动态清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硬化自然村组道路623公里,解决了518个自然村组群众的便捷出行问题。

通过强基固本提升脱贫质量。按照“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思路,着力构建扶贫产业体系,持续放大“庄浪模式”“静宁模式”“灵台模式”效应,实行“五个一”产业推进机制,扶持贫困户养牛21.37万头,新植苹果5.92万亩,输转劳务18.92万人,牛果劳产业实现了量和质的同步提升,全市70%以上的贫困群众依靠产业实现了稳定脱贫。全面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户产业扶持和就业政策,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主动赴天津与中投公司、南开大学沟通衔接,举办首届“津诚所至、协作同甘”东西部协作电商产业节和女排明星公益赛,争取帮扶资金2.9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93个,销售农特产品6.5亿元。

同时,有序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将存在返贫风险的9939户农户纳入监测范围;全部落实产业、就业、兜底等增收措施,接续推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经济发展稳中求进

在过去的一年中,平凉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力抢时间、赶进度、补欠账,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多措并举保主体渡难关。全市全面落实复工复产政策,出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健康发展48条政策措施,增加财政补贴,加大金融支持,全力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减税降费4.55亿元,投放贷款83.5亿元,各类市场主体在短期内全面复工复产,经济运行回归常态,经济活力、动力加快释放。

持之以恒强产业促转型。加快推进煤电化冶“双千亿”产业基地建设,“陇电入鲁”工程初步纳入国家能源和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黄庄煤矿正式投产,赤城、邵寨煤矿联合试运转,五举煤矿复工建设,新安煤矿核增产能至150万吨,智能终端光电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二、三期加快建设,自动微型震动马达和智能电动牙刷、中国芯金融终端工程主机、150万吨玉米生产淀粉等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深入推进“牛扩量、果转型、菜提质”工程,开工建设平凉红牛交易中心,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21个,牛饲养量、出栏量分别达到86.36万头、33.32万头,新补植果园13.9万亩,种植蔬菜37.5万亩。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大会暨第二届平凉红牛节和全国矮砧苹果标准化生产(甘肃·灵台)学术研讨会,“平凉红牛”荣获“品质特别奖”和“最具风味奖”两项国家级大奖,“平凉苹果”荣获全国绿色农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殊荣,“静宁苹果”跻身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最有价值十强。

千方百计促消费扩内需。研究制定促消费扩内需一系列政策措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投放惠民消费券2000万元,有效促进了消费回暖。同时,通过全域统筹强基础拓空间,大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平凉军民合用机场和双线时速200公里的平庆铁路项目前期实现重大突破,天陇铁路暨陈家沟煤矿专用线开工建设,平天高速、静庄高速、华泾高速、彭大高速安口至大桥村段和平华一级公路全线贯通,彭大三期、灵华高速加快建设,境内高速公路由1条182公里增加到6条546公里。着力打造陕甘宁三省区区域中心城市,实施中心城市建设重点项目82项,完成投资92亿元,改造棚户区2836户、老旧住宅2039户。中心城市大幅扩容提质,高标准、大力度推进天门塬综合开发,东西城区、塬上塬下互联互通的路网建设全面拉开。加快“智慧平凉”建设,城区重点区域实现5G网络全覆盖,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中心城区智慧停车系统建成运营,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深化改革释放活力

坚持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实施一批牵引性、标志性举措,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改革红利加速释放,改革成效进一步显现。

通过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大力培育创新主体,不断优化创新环境,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户、科技创新型企业14户,推荐71户企业入列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加快推进中国农科院西部肉牛种质创新基地建设,积极推广苹果矮化密植等新技术,建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灵台苹果试验示范中心,甘肃平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华亭市、泾川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获准建设,灵台县被认定为国家矮砧苹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现代矮砧苹果新技术集成示范县和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选派科技特派员935名,引进紧缺人才577人,推荐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开展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试点,全面完成105个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抓好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崇信县部署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探索出了农户自主经营、社会资本开发、返乡人员创业、用地增减挂钩等八种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模式,有效盘活了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资源。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全面推开农村“三变”改革,参与农户达11.91万户。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恢复重建乡镇基层供销社101个,新建和改造村级综合服务社194个。扎实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整市试点工作,合作社规范化运营水平全面提升。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出台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方案,全面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简易注销登记、全程电子化等改革措施,大力推行“容缺+承诺制”受理方式,投资项目审批实现一次登录、全网通办、全流程监管,企业开办时间3日内办结率达到100%,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93万户。创新招商方式,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20条,平凉市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带队上门招商,与中交建、中铁建、中冶、山东能源、陕旅等重点企业对接洽谈,引进了一批支持平凉市长远发展的大项目。2020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32项,落实到位资金158亿元,同比增长18.98%。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

加大生态造林力度。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大规模实施国土绿化,启动黄河流域平凉林草生态扶贫建设项目和龙隐湿地项目。全力推进城区增绿添景、面山造林绿化、美丽乡村绿化、景观廊道建设、富民产业发展和生态文化建设六大工程,完成造林绿化50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小镇6个、国家森林乡村20个,森林覆盖率达到33.6%。崇信县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庄浪县被命名为“甘肃园林县城”。

持续推进污染治理。严格落实减煤、抑尘、控车措施,狠抓燃煤小锅炉、“散乱污”企业整治和清洁取暖改造,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3天。落实河(湖)长制,启动泾河干流综合治理项目,深入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等专项行动,主要流域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加强土壤污染治理,规范管理危险废物,严控农村面源污染,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94平方公里,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着力培育生态产业。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培育生态产业“四上”企业33户,实施重点项目122项。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2户,海螺水泥、红峰机械成功晋级国家第五批绿色工厂。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47个,认证绿色食品40个,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218个,2个区域公共品牌、11个企业品牌入选“甘味”知名农产品品牌目录。

倾心倾力改善民生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设,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多渠道促进就业。全面落实创业就业支持政策,统筹做好大学生、贫困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扩大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政策受益面,落实各项就业奖补政策资金5.7亿元,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聚焦岗位对接、信息摸排、组织输转等重点环节,组织输转城乡劳动力48.4万人,创劳务收入126.5亿元。

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各项扩面提标政策,医疗保险待遇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医疗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7%。规范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价格补贴、残疾人补贴等兜底政策,发放民生保障资金9.88亿元。用心用情关爱老人和留守儿童,高度重视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持续推进双拥共建,全面落实移交安置、优抚优待、社会保险接续等政策。平凉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平凉一中新校区全面建成,职业教育高地建设加快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取得新突破,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步提升,平凉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加快健康平凉建设,完成《陕甘宁三省区区域医养中心规划》编制,22个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投用,平凉市中医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复综合楼、市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建设加快推进。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体育运动公园加快建设,平凉市委党校建成搬迁,市博物馆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市运动会,圆满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登记工作。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农村文化设施逐步改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加强创新社会治理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治理,统筹市域、县域和基层治理,积极探索市域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加强人大、政协工作,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和政协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三项基础”建设,不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不断增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组织动员联系群众积极投身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全面推开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政策。灵台县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走出了“一核突出、三治融合、四轮驱动”的乡村治理新路子。

深化平安平凉建设。加快推进法治平凉建设,广泛宣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识,全面完成“七五”普法终期验收。全力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攻坚战,扎实开展专项斗争“六清”行动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云剑2020”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面从严管党治党

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集中研讨交流、举办“市委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平台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融合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进一步完善提升农村、社区、机关、“两新”组织等领域党建载体模式,全面落实“四抓两整治”措施,党的组织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新建村(社区)活动场所119个,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08个,公开选聘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294名、大学生村文书563名,培树基层党建先进典型100个。扎实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全面完成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任务。

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好干部“五条标准”,规范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开展全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大调研,注重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一线选拔培养干部,多措并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选派164名优秀年轻干部和“三方面”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信访、巡察等部门挂职锻炼,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干部干事创业能力。

2021-01-26 1 1 甘肃日报 c234488.html 1 平凉:攻坚克难谋发展 砥砺前行谱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