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艺
素日里,我已经被现代健康生活指南调教成一个戒糖、少碳水化合物、多蛋白质的女士,即多吃肉、少吃面条米饭、不吃糖的人类。
但是在寒冬来的时候,不知道在我血脉里隐藏了多少代的基因突然冲破了层层控制,不停地暗示明示我的大脑皮层——要喝甜的、热的、滚烫的。
作为一个货真价实的兰州人,我在大脑的指示下,曾经在某个清晨做过牛奶鸡蛋醪糟,雪白的牛奶跟醪糟混合,不用放冰糖,就已经升腾起一种甜香,尤其自己家的牛奶更醇厚,仅这两者的搭配,就已经令寒冷的冬天荡漾起一种温暖的快乐,更不要说里面还要加鸡蛋、葡萄干、花生碎、枸杞、芝麻等营养丰富的滋补品。
我还煮过热红酒、热黄酒。虽然两者来路千差万别,但是煮热这件事殊途同归,不过红酒里面按照西方的手法,加了炖肉的桂皮、八角以及苹果片、橙子、冰糖等,变成了一盏香甜的红色液体,非常有异国情调。
黄酒就家常许多,里面加冰糖、红枣、枸杞,是中国人心目中常用的“滋补圣物”,最好再打进去一个荷包蛋,雪白的蛋清卧在黄酒里,酒精已经被煮得升华了不少,连儿童都可以热气腾腾地吃上一碗。
但这种甜品还是会让人疑心,热量太高,每一样都是滋补品,混合在一起进入身体,变成热气的立方。想起有一年“三九”天上兰山,爬山带来的热气在我的头发上方蒸腾起来,路过一个早餐店吃早餐的时候,老板惊异地望着我头上方的白气,把我拉到最靠近火炉的地方……
如何在热气腾腾与热量相当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是一个不算难题的问题。因为,兰州还有一种叫做三泡台的茶。
对于这种需要用特殊的茶碗来刮碗子的传统茶饮,在城市里已经进化成一个大玻璃杯子装满水的寻常饮物,黄河码头、啤酒摊子、正式饭局上,人们都已经习惯了拿着大玻璃杯子小心翼翼地沿着杯子边边喝滚烫三泡台的场景。
有一年去临夏,用传统的盖碗喝茶,长条桌,十几位客人,每个人喝两三口茶就见底了,拿着暖瓶添水的小哥团团转,依旧顾不上每一个人。自此,我对于传统盖碗茶的美好想象和依恋就打了折扣,毕竟,大茶杯子跟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西北更配。
所以在三泡台进入家门的十分钟之内,我烧了一壶开水,找了一个大马克杯,将所有的配料全部放进杯子。事实证明,马克杯还是太小了,仅配料就已经半杯,等到热水一冲,红枣、桂圆们已经按捺不住,感觉要滚出来了,芝麻则使空气里弥漫起一种油脂细细密密的香气,还来不及闻到苹果干清新的香,一小口滚烫的热茶已经滚到胃里,落袋为安,这是朴素的人生哲理。
但还需要一个更大的杯子,一个更西北、更粗犷的玻璃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