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荣
在庄浪有一块小盆地,那就是阳川镇。葫芦河自北向南横贯川道。这里是全县最富庶的产粮区和苹果种植基地。而我的村庄就在葫芦河西岸最上游的张家大湾村。
大湾村是一个有着几千口人的大村庄,全村除几户外来户外,全是张姓一族。追根寻祖,许多人认为我们的家族是在洪武移民时从山西大槐树迁徙而来。到底从何而来?我没有详细考证过,在我小的时候,曾见有人在山脚挖出过残缺不全的盆盆罐罐,不知为哪朝哪代人遗留下来的。不过与属于仰韶文化遗址的大地湾毗邻的阳川,是个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理想之地,在县博物馆收藏着阳川古洞门遗址出土的一枚骨笄,属于仰韶文化,这个文物的出土,证明早在母系氏族社会,阳川就有人类居住。
大湾村背西面东,被自北向南绵延的山梁拥抱入怀。这里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洪水长年累月冲刷着山梁,在村口形成四座馒头咀(严格来说应该是五座,还有一座叫“气死咀”的小山夹在一、二两座山咀间,没有伸出头来),村人将其称为四咀,四咀山上遍植松柏,四季常青。
葫芦河从宁夏月亮山南麓西吉县出发,一路走州过府,穿山越峡来到阳川,到村头石峡流出,大湾村也便理所当然地成了第一个受葫芦河水滋养的村子。石峡里有两座小土丘被唤作“双土堆”,相传是鲁班鞋子里的沙土倒出形成的。还有一个“巨掌纹”和一个“屁股印”,传说也是他留下来的。至于是什么原因留下来的,没人能说得清楚。
据史料记载,鲁班是春秋末期鲁国的一个技艺超群的工匠,名叫公输般。最早记载鲁班事迹的是《墨子》,在《礼记·檀弓》《风俗通义》《水经注》《述异记》《酉阳杂俎》以及一些笔记和方志中也有著录。本来是历史人物的公输般,在民间逐渐成为一个传说式的人物。传说他创造云梯、战舟、磨、碾、钻、刨、锯子……修建了各地著名桥梁、寺庙等建筑,是个无所不能的能工巧匠。只是令人费解的是作为鲁国人的鲁班,离我们西北这个偏远的小村庄相隔十万八千里,不知他为何偏偏厚爱这片土地?也许是我的祖先们对这位“匠人的始祖”特别崇拜的缘故吧,把他想象成一个神通广大的人,甚至当成自己的先祖也未可知。这些优美的传说当然无据可循,但在我上中学时代,三五个同学相约经常骑着自行车到石峡游玩,我曾亲眼见过那个“巨掌纹”和“屁股印”。“巨掌纹”悬在靠西边四五米高处的石崖上,有三四平方米大,五指分开,指节和掌心纹路清晰可辨,简直就是一个放大的人手掌。与巨掌对应的东边地上有同样大小的“屁股印”,这个“屁股印”很有趣,像一只展翅的大鹏鸟。至于那个“双土堆”,只是两个普通小山丘,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看来,传说中的鲁班和夸父一样是个巨人,心怀天下苍生,为黎民百姓分忧解愁造福四方。关于“巨掌纹”和“屁股印”,我认为纯属地质构造中的巧合,与“神女峰”“阿诗玛”一样,被想象力超群的人们赋予了灵性,表达了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
其实,我更愿意把这段美丽的传说想象得富有诗意。设想鲁班爷足迹遍布九州,某天来到阳川大湾村,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只是觉得这光秃秃的山梁还缺少了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山头,便决定用木牛流马到关山或者更远的地方去驮山。他一路跋山涉水历经艰险,沿着葫芦河一座一座往大湾村运着山头。这天日上三竿,他赶着木牛流马驮着最后一座山来到石峡口,此时人困马乏便坐下来歇缓,顺带着倒掉鞋子里的沙土。他吸着旱烟,想着大功即将告成,脸上不由得浮过一丝欣慰的微笑。烟锅上火头忽明忽暗,一缕青烟在眼前缭绕,他悠闲地欣赏着葫芦河两岸怪石嶙峋的石山。猛一抬头,看见头顶那块巨石就要掉下来,说时迟那时快,巨人鲁班伸出有力的手掌擎住了石头,才躲过了一劫。鲁班歇够了便继续启程,快到四咀山口时,木牛流马却不给力,结果把鲁班气倒在了这里。从此世间便多了一幕悲剧,大湾村却多了一个优美动人的传说。
葫芦河水待我的村庄不薄,它朝东绕个大弯,把大片肥沃的土地留给了西岸的我们村。新中国成立初期,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川道的田地被修整得像棋盘格子一样平坦整齐。上世纪八十年代又兴修水利,一条两米宽的水渠穿村而过,清澈的河水顺着血管一样大大小小的水渠流入农田,使这里的土地旱涝保收,家家粮仓高及屋顶。近二十年来,村民们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秋季的村庄更是迷人,满川道都是果园,红红的苹果挂满枝头,这一幅丰收图就足够让人沉醉,更别说还有可观的收入了。因为光照时间长,气温高,一个个红富士色泽艳丽,风味浓香,含糖量高,耐贮运,口感好,备受客商们的青睐。
小时候最喜欢在村口水渠边玩耍,渠两岸水草丰茂,遍植树木。有几户人家枕水而居,出门一座小桥,渠边栽满萱草,颇有江南水乡的韵味。村头十字路口处,渠两边各有一个大水塘,四季蓄满了水,是村里人饮牲口的专门场所。夏日午后,这里是最热闹的地方,男人们在渠边纳凉聊天,大姑娘小媳妇们端着盆子到渠边洗衣服,孩子们也赶来凑热闹,光着脚丫打水花抓蝌蚪,还有光屁股的顽童在水塘里学狗刨。有一两家养了几只鸭子和大白鹅,这些水禽们“嘎嘎”叫着撵得淘气的娃娃在水塘里乱窜,有趣极了!
如今,我一年中回村庄的次数不多,但美丽的四咀山,村口的老槐树,村里辛勤的父辈们,清澈的河水,大片的果园,还有那优美的传说,经常萦绕在我的梦境中,刻在我的胸口上,这份温暖而浓烈的乡情将伴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