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曹立萍
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9016.7亿元,比上年增长3.9%;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8%;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4.9%、22.0%和22.0%;
……
翻开甘肃2020年经济答卷,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
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各种不确定因素碰头叠加的严峻形势,甘肃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安排部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稳住经济基本盘,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发展动能不断释放,全省经济发展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增强,交出了一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格答卷。
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
2020年12月26日,银川至西安高速铁路建成通车,自此庆阳革命老区正式跨入了高铁时代;
同年11月24日,我省第一条自主建设的天水至陇南铁路开工,项目从确定线路方案到先期工程开工用时仅265天,开创全省铁路项目推进速度之最;
中川机场三期扩建、西宁经合作至成都铁路、景泰至礼县高速陇南段等项目,也在当年开工建设,酒湖直流工程配套100万千瓦风电、5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加快建设……
重大项目建设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2020年,甘肃省委、省政府重视发挥有效投资和项目建设拉动作用,坚持“前端抓谋划储备、中端抓快速推进、后端抓精准服务”的工作机制,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得以在甘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8%,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亿元及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增长21.9%,拉动全省投资增长10.2个百分点。
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落地,我省实施“百个重大项目党政领导包抓推进工作机制”,在省级领导和市州主要领导包抓项目带动下,重大项目进展明显加快。2020年1-11月,省级领导包抓的50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已开工48个,开工率96%,较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累计完成投资43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6.8亿元,增幅21.53%。
项目建设为经济增动力,促消费则为经济增活力。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我省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出台了保市场主体、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系列惠企政策,建立领导分片包抓机制和重点企业派驻联络员制度,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工业经济积极因素不断增多。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自4月份转正以来,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增长6.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为有效应对疫情对消费市场的冲击,我省商务部门一方面出台实施促消费扩内需8个专项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汽车、家电、农产品等各项促销活动1000余场,带动销售增长200亿元左右。同时,加速培育互联网新业态,举办全省第一届直播电商带货大赛等线上销售活动。1至11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2.6亿元。自8月份由负转正以来,连续4个月保持增长。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次次热烈的掌声、一束束美丽的鲜花、一次次的热泪盈眶……”2020年11月6日,甘肃省科技创新大会暨科学技术(专利)奖励大会召开,甘肃省科技功臣奖获得者以及2019年度甘肃科学技术奖和甘肃专利奖获得者纷纷走上台,领取属于他们的荣誉和掌声。
在这些荣誉和掌声的背后,是过去一年甘肃全力推动创新驱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努力。新产业蕴藏新动能,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2020年,甘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政策体系,推进科技管理权责重塑、管理模式再造、工作方式转型,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全省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新的提升。
在科技布局上,全省形成了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以酒嘉新能源等4个创新产业集群为支撑、以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的发展格局。
在创新主体培育上,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到2020年底突破1200家,其中能源装备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入围第三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备案示范名单,我省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实现了“零”的突破。
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我省从强化土地、技术、数字等要素支撑中激活产业动能活力,以科技创新引领十大生态产业持续发力,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成立国家“东数西算”产业联盟,搭建东西部算力供需对接平台,实现了所有市(州)主城区5G网络覆盖。
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2179.4亿元,比上年增长5.8%。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4.2%,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内外兼修”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0年2月15日,满载着俄罗斯木材的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缓缓驶进兰州新区铁路口岸中川北站物流园并完成卸货。
据统计,2020年兰州新区累计到发中欧、中亚国际货运班列289列,兰州铁路口岸新区作业区累计实现吞吐量219.92万吨,同比增长112.72%,兰州新区已经成为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兰州新区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是我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的缩影。
2020年以来,甘肃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抢占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加快推进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和欧亚路桥综合运输通道为主骨架的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拓展全省经济增长新空间。2020年全省进出口总值达到372.8亿元。
深化探索建立区域合作,是我省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2020年,甘肃出台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跨省区域合作,推进兰州—西宁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主动加强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内陆河流域省区市经济合作,促进流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强与广西、贵州、重庆等省区市共同推进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以交通、旅游、扶贫、生态为重点,加强陕甘宁革命老区间的区域合作。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续建、新建承接产业转移项目603个,累计引进到位资金1355.2亿元。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内外兼修”。在全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同时,立足农业大省的省情,甘肃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到实处。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加快发展,构建完善产业、生产、经营体系,打响“甘味”知名农产品品牌。着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城乡融合体制机制,促进城市资源向农村流动和配置,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同时,集中治理农村环境问题,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和示范村镇创建工作,推进农村各类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探索德治法治自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目前,我省共有国家部委命名的各类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示范村达212个。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流击水正当其时。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全省上下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努力推动全省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