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1月18日
第03版: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 全省体育事业成就巡礼

实施体育强国建设 展望新甘肃新体育

——“十三五”时期全省体育事业成就综述

代表中国队参赛的甘肃运动员曾蓓勋夺得2018国际乒联青少年公开赛塞尔维亚站U18男单冠军。

陇越骑联2020穿越丝绸之路(国际)山地自行车多日赛。

甘肃小轮车队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包揽女子项目金银铜。

兰州马拉松。

“十三五”时期,全省体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体育总局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充分发挥体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助推文化繁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省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作出了新的贡献,也为“十四五”时期全省体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王向晨

——政治建设不断强化。全省各级体育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增强发展体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主题教育和体育工作两手抓、两促进,取得明显成效。强化组织建设,坚持和发扬“党支部建在运动队上”的优良传统,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全面提高体育系统党建工作质量。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规定精神,推动体育行业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党员领导干部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断增强。

——全民健身蓬勃开展。全省各地全面实施《甘肃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城乡居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全省共建成村级农民健身工程6307个,覆盖率达到99%;健身路径1655套,乡镇和社区体育健身中心503个,笼式足球场301个,健身步道65条,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拼装式泳池、拆装式冰场49个;市、县级公共体育场覆盖率分别达到93%和87%,县级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覆盖率达到80%。省体工二大队滑冰馆建成并投入使用,甘肃省体育馆通过竣工验收,兰州奥体中心、七里河体育场建设项目、兰州体育馆提升改造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国家甘肃临洮体育训练基地正式挂牌运行,二期建设规划全面启动。全省46个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全部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每年广泛开展全省规模性健身系列活动达2500多次以上,参与人数逾千万人次,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超过900万。创办甘肃“陇原舞王”广场舞民间争霸赛、甘肃省“金色的田野”乡村广场舞大赛等一批群众体育品牌赛事活动,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到81497人,初步形成了具有甘肃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竞技体育稳步提高。运动项目布局进一步优化,重点项目竞争力得到提升。共有9名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参加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是我省参加境外奥运会人数最多的一届。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上,取得4金、3银、7铜的成绩,创造了我省参加全运会近20年来的最好成绩。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获得2金2铜的优异成绩,是我省运动员参赛亚运史上夺牌面最广的一次。2018年成功举办第十四届省运会,全省5517名运动员参加38个大项、344个小项的比赛,田径、射击、游泳等项目的多项纪录被刷新。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运会,获得19金25银21铜,创造了我省参加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的最佳战绩。近五年来,省级优秀运动队在重大国际、国内比赛中共获得前三名844个,其中第一名263个。成功举办了陇越骑联2020穿越丝绸之路(国际)山地自行车多日赛、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国际篮联三人篮球U23世界杯等国内外知名赛事。积极探索“省队市办”“省队校办”“省队协会办”等省级优秀运动队创办新模式,先后成立的省乒乓球队、省羽毛球队均取得一定成绩。竞技运动管理、保障体制进一步完善,甘肃省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甘肃省反兴奋剂中心先后成立。

——体育产业方兴未艾。五年来,我省加强政策引导,释放市场潜能,制定甘肃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实施意见,有力促进体育消费。省级投入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5亿元,扶持全省110多个体育产业重点项目,带动社会投资近50亿元。立足河西、陇中、陇东南及民族地区体育产业“三大板块”,积极打造冰雪运动、自行车汽摩运动、航空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传统武术运动、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产业带。积极引导社会投入,通过ppp模式在白银市建设国家级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训练基地项目。融入体育+旅游、体育+扶贫,实施国家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在全省各地启动大众“冰雪欢乐季”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在全省各地建设滑雪场地。截至2018年底,全省体育产业单位发展到7843家,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45.38亿元,增加值为55.1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67%。“十三五”期间,全省体彩销售额累计达到161.78亿元,体彩销售网点达3184个;2020年销售额实现逆市上扬,市场份额增加到53.92%,体彩总销量位列西北五省第2名。

——青少年体育快速发展。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体教融合逐步推进。创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74个、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3个,省、市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88个、省级户外体育活动营地14个。国家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发展到11个,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成17所,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中心在兰州市体校建立男子曲棍球国家少年队,建设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51所。每年举办田径、篮球、足球、武术等20多个单项的全省青少年锦标赛和足球、田径等项目U系列赛。举办“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第六届陕甘宁革命老区青少年足球联赛、中国金昌国际青少年生存训练营等赛事活动。实施国家高原人才开发计划,每年组队参加高原九省区青少年田径对抗赛。每年联合教育厅、团省委、科技厅等单位,广泛开展模型、无线电、定向越野等科技体育比赛,参赛青少年近十万人次。与教育厅深入推进校园足球发展,推动武术、游泳、冰雪等大众项目进校园活动,中国足球学院西北分院挂牌。

——体育扶贫扎实推进。全省体育系统全面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国务院扶贫办《关于体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将“体育+扶贫”写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并会同省扶贫办在全国率先出台《推进体育扶贫工程的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体育场馆、体育赛事、体育彩票、体育明星、体育综合体、体育企业扶贫六大行动,有力助推了全省脱贫攻坚进程。每年全省有16项省级以上青少年竞技体育比赛安排在贫困县举办。姚明、刘国梁、邓亚萍等先后带队到我省贫困地区开展帮扶活动。累计在贫困地区资助建设300个乡镇和社区体育健身中心,1242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5个笼式足球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设施。省体育局每年将60%以上的省级体彩公益金和全民健身设施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先后为75个贫困县安排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体育赛事经费补助3.3亿元。全省体育产业单位吸收贫困户就业务工近5万人。省体育局先后选派2名县级干部、9名科级干部到华池县挂职帮扶,全省体育系统有300多名帮扶干部积极投身体育扶贫和脱贫攻坚。

五年来,全省体育系统认真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大力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着力发挥体育公共服务职能,积极培育扶持体育产业,体育与百姓生活的关系更加密切,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得到了更好地满足。五年来,全省体育系统坚持服务大局,不断完善竞技体育人才选拔、培养机制,竞技体育实力明显提升,在国际国内大赛中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积极开展体育交流与合作,组织举办一系列国际国内重大赛事,通过体育宣传我省的窗口作用得到更好地发展。五年来,全省体育系统积极投入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体育在精准扶贫中积极释放自身活力,通过建设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满足老百姓的健身需求,借助举办赛事活动凝人心、聚人气、树信心。

机遇与挑战并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与体育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发挥仍不充分,公共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还需要深化,体育社会化组织亟待改革。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不够合理,高水平体育人才不多,竞争实力不强,群众喜闻乐见的“三大球”项目专业运动队尚未组建,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健全。体育产业基础仍然薄弱,规模较小,场馆利用率不高。

展望未来,全省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握体育强国建设难得机遇。“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为我省做好体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全省体育系统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从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体育价值再认识出发,切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将体育服务于人民,将体育源源不断地为人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动力作为体育强国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抓住体育强国建设的着力点,全面深化体育改革,大力推进西部体育强省建设,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青少年体育、体育文化宣传等方面的新发展。

——深刻领会体育“四个重要”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紧扣“四个重要”的体育发展新定位,立足省情实际,服务大局,创新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时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四个重要”是对新时代体育发展的最新定位,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十四五”时期,我省体育要围绕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任务要求,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体育消费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体育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建设西部体育强省为目标,助推体教融合、健康甘肃建设,实施“体育+”和“+体育”发展策略,推动体育产业与教育、文化、旅游、康养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宏伟目标,聚焦西部体育强省建设,精心谋划“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阶段,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重要时期,也是甘肃体育深化改革的关键期、攻坚期,全省广大体育工作者要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全民健身。坚持“保基本,全覆盖,兜底线”。认真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统筹部署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运用新兴技术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步道、公园建设,鼓励社会建设分布于城乡社区、商圈、工业园区的智慧健身馆(中心)。进一步提升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的品质和效益,加快推进兰州奥体中心、七里河体育场等重点体育项目建设,持续建好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实现村级体育场地全覆盖,健全全民健身组织队伍网络,在全省农村持续掀起全民健身热潮,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基础保障。

竞技体育。坚持“抓基础,补短板,促改革”。抓好运动项目布局,坚持走“精兵强项”之路,鼓励省队市办、校办、协会办、社会办。打好东京奥运会和十四届全运会,力争取得优异成绩。补齐基础大项和“三大球”项目短板,稳步推进冰雪项目发展,争取2022年北京冬奥会有甘肃运动员入选国家队。推动训练单位中心化,制定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奖励机制。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临洮体育训练基地二期项目,建成集冬夏体育项目训练竞赛、转训调整、服务保障为一体的亚高原综合性体育训练基地。继续办好陇越骑联穿越丝绸之路(国际)山地自行车多日赛,努力实现赛事中期目标。

体育产业。坚持“搭平台,促融合,提效益”。利用好“一带一路”平台,推动“体育+”模式,发展体育旅游业、竞赛表演业、体育制造业,丰富体育健身休闲产品供给,提高体育消费水平,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行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提高场馆利用率,成立体育产业公司,拓展延伸体育产业链。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的本土体育品牌赛事活动,扩大甘肃体育影响力。

青少年体育。坚持“重合力,强体系,提质量”。按照“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深化体教融合,推动全省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大对各级体校扶持力度,提升办学质量;加强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体育单项后备人才基地、体育传统校的引导与支持,加大对省级体育传统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户外营地的指导,选拔和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完善青少年U系列赛事体系,组织开展各类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

体育文化。坚持“讲故事,树品牌,铸灵魂”。广泛宣传群众身边体育明星和运动达人的时代风采,讲好甘肃体育故事。展示陇原健儿“食甘肃人民之禄,何以为报”的朴实情怀,诠释“克服三苦,无私奉献,克服困难,争创一流”的甘肃体育精神,锤炼甘肃体育工作者的精气神。加大对甘肃传统体育非遗项目的研究与宣传,深入挖掘陇越骑联、崆峒围棋、伏羲武术、玛曲赛马、甘肃象棋等体育品牌的文化价值,打造甘肃体育的亮丽名片。

2021-01-18 ——“十三五”时期全省体育事业成就综述 1 1 甘肃日报 c233011.html 1 实施体育强国建设 展望新甘肃新体育 /enpproperty-->